第225章 寻道之路
清源观的道人看不到血条与技能等级,再加上每个人的天资悟性不同。
因此,他们对进入观中秘境得以授箓,持一种玄学态度。
在他们看来,若是福缘不至,即便颂咒一生也难有所得。
若是福缘深厚、有道脉根骨,净得心口身,定可入道门。
最好的实例便是观中道童,有人蹉跎岁月终是无果,有人自然而然入门修道。
这种成者不难、不成难求的情况,造成不少惨烈之事,使清源观中多出了一座疯魔院。
离开山腰处的香火道观后,在两位引路道人的带领下,周元经过的第一处山院便是疯魔院。
此院建在登山的必经之路上,外部有手持棍棒绳索的黑衣道人巡守。
其内不时传出阵阵杂乱呼喊,我成了、我乃天上真仙,尔等凡人还不快快叩拜。
山上住着妖魔鬼怪,人间满是乌烟瘴气,这世间没有道,入门求道不过是献出皮囊、换一尊妖邪入世。
骗子,都是骗子,那名额既已早早注定,修道还有何用。
净口净身有清水,净心该如何净,无心之人得常静,山上的道人皆是无心妖魔,不要上山啊。
······
哀怨之声、愤恨之言、癫狂之语,层层叠叠、乱乱糟糟。
值守的几名黑衣道人面色沉静、不急不躁,仿佛早已习惯了这些癫狂之言。
“将军,此乃入道第一关,痴怨之心不自解、执念之恨不舍弃,这求道之路便走不通。”
“自第二代掌教真人广收童子、扩充道脉以来,此等癫狂之事便驱之不绝。
不少人认为自己的三净咒水平不比他人差,却见他人入门授箓,得身份、学道法,自己却始终一无所得。
因此,执怨日久、心性疯癫。”
“二代掌教真人担忧他们下山后,伤害周边百姓、拖累各个俗家,又被外人嫌弃、吃不上一口杂粮。
所以命人建了这座疯魔院,使他们有吃有穿、有个遮风挡雨之所。
自此所有准备入道的童子,皆要自己爬一次山。
不听不理也好、鄙夷反骂也罢,只有求道心坚、不因杂言而自乱者,方可登山求道。”
清源观发展至今已经到了道童数量过多,需要筛选心性、悟性、胆气的阶段。
疯魔院之后是执信堂,其内道人看起来较为正常,但周边同样有黑衣道人持棍驻守。
他们一见到周元登山,便连声呼唤。
“那位将军莫再向上走了,山上没有道途,皆是他们自编自演的骗局,还是尽早下山求一世自在为好。
莫要执意上山,否则被困在这山脊荒野之中,既见不得亲眷、又修不得道法。”
“我等有一颗清明心,妖魔无法迷惑我们,只能将我们困在此处。
将军若继续上山恐被迷惑,待入了那妖魔巢穴悔之晚矣。”
执念堂的道人比疯魔院好多了,只是宣传自己想法,并不会胡乱咒骂。
其实,无论是执念堂、还是疯魔院,都是对心存疑虑者的考验手段。
也能对成功授箓的道人起到警醒作用,使他们明白求道不执、方得安宁之理。
过了执念、疯魔两关后,再行进两刻钟,便到了一座石木牌坊之下,上书妙道清源四个大字。
“将军此地便是妙道清源观所在,之下为偃山清源观。
一座门户分两边,上求清源妙道,下归红尘人间。”
真正的清源观恬静怡然,唯有鸟雀啼鸣、风吹叶动之声相互交映。
途经几座亭台,穿过高低起伏的山道,周元很快抵达了一处道院,其名为常静山舍。
“将军,至常道长于此静修,您可自行入内请教。
掌教真人言您与至玄道长关系匪浅,只要不打扰观中道人清修,可随意游览观中之景。”
周元与清源观到底有一份传承关系,他刚上山便获得了随意行走的权力,算是得到了掌教真人的认可。
送别两位引路道人后,他敲响了静舍的木门。
“至常道长可在,晚辈周元特来请教净心咒与五行遁术。”
“门无栓、路畅通,将军请进。”
周元推开精舍木门,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人盘坐蒲团,伏于低矮桌案上记录文书。
“将军请坐,我年岁大了、身躯衰退,无精力下山迎接,还望将军海涵。”
“至常道长太过客气,我来求教自然要诚心寻路,怎能让长者下山迎接。”
“至宏、至玄两位师弟皆对将军赞赏有加,言将军福缘深厚、行而有德,是天生成道之人。
我原以为,他们因将军名旺而心生偏爱。
今日将军不请自来,求得还是净心之术,恰恰映照了他们的说法。”
至常道长见周元坐下后,便停下书写文书,转身面向周元道。
“我等不引将军入道、将军自来寻东道,当是缘法深厚、道蕴天成。
不过大道万全、遁走一线,将军能不能习得清源妙法,还需看自身秉性。
疯魔、执念两院之景将军当有所感,成与不成、非苦心可求,乃机缘心触、窍门自开。”
“道长不必多虑,我道路颇多,不会执迷一物。”
周元的回复令至常道长心有所悟,原来气运深厚的福缘还能如此显化。
求道只是其一选择,而非唯一出路,如此自有取舍之心常驻,不会被执念所困。
“善,你修的五行遁术属道法之列,但你从未接触过道法基础修行,又凭借天资卓著事事顺畅。
为此,遇到疑难之处,才会心生烦躁、无法梳理。
我今日为你补全道法之基,传你心、口、身三净咒,使你能调解心中积郁。”
经过至常道长解释,周元才明白三净咒为何是道法之基。
此三咒形如凡技,初不显精妙,唯有大成才能从凡中窥见不凡,化凡心见常静。
为此,修炼三静咒是对心性、耐心、悟性的共同磨练。
清源观的道童开蒙后便习武消磨心中躁动之气、颂经安抚杂乱之念,最终求一份净咒大成,授箓入道。
至常道长认为周元天资不凡,唯缺常静之心,为此还特意给他抄录了一本常清静经。
“口浊由心起、身浊由口生,为此净心为首,可见道途。”
http://www.minguoqiren.la/xs/99211/361866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
因此,他们对进入观中秘境得以授箓,持一种玄学态度。
在他们看来,若是福缘不至,即便颂咒一生也难有所得。
若是福缘深厚、有道脉根骨,净得心口身,定可入道门。
最好的实例便是观中道童,有人蹉跎岁月终是无果,有人自然而然入门修道。
这种成者不难、不成难求的情况,造成不少惨烈之事,使清源观中多出了一座疯魔院。
离开山腰处的香火道观后,在两位引路道人的带领下,周元经过的第一处山院便是疯魔院。
此院建在登山的必经之路上,外部有手持棍棒绳索的黑衣道人巡守。
其内不时传出阵阵杂乱呼喊,我成了、我乃天上真仙,尔等凡人还不快快叩拜。
山上住着妖魔鬼怪,人间满是乌烟瘴气,这世间没有道,入门求道不过是献出皮囊、换一尊妖邪入世。
骗子,都是骗子,那名额既已早早注定,修道还有何用。
净口净身有清水,净心该如何净,无心之人得常静,山上的道人皆是无心妖魔,不要上山啊。
······
哀怨之声、愤恨之言、癫狂之语,层层叠叠、乱乱糟糟。
值守的几名黑衣道人面色沉静、不急不躁,仿佛早已习惯了这些癫狂之言。
“将军,此乃入道第一关,痴怨之心不自解、执念之恨不舍弃,这求道之路便走不通。”
“自第二代掌教真人广收童子、扩充道脉以来,此等癫狂之事便驱之不绝。
不少人认为自己的三净咒水平不比他人差,却见他人入门授箓,得身份、学道法,自己却始终一无所得。
因此,执怨日久、心性疯癫。”
“二代掌教真人担忧他们下山后,伤害周边百姓、拖累各个俗家,又被外人嫌弃、吃不上一口杂粮。
所以命人建了这座疯魔院,使他们有吃有穿、有个遮风挡雨之所。
自此所有准备入道的童子,皆要自己爬一次山。
不听不理也好、鄙夷反骂也罢,只有求道心坚、不因杂言而自乱者,方可登山求道。”
清源观发展至今已经到了道童数量过多,需要筛选心性、悟性、胆气的阶段。
疯魔院之后是执信堂,其内道人看起来较为正常,但周边同样有黑衣道人持棍驻守。
他们一见到周元登山,便连声呼唤。
“那位将军莫再向上走了,山上没有道途,皆是他们自编自演的骗局,还是尽早下山求一世自在为好。
莫要执意上山,否则被困在这山脊荒野之中,既见不得亲眷、又修不得道法。”
“我等有一颗清明心,妖魔无法迷惑我们,只能将我们困在此处。
将军若继续上山恐被迷惑,待入了那妖魔巢穴悔之晚矣。”
执念堂的道人比疯魔院好多了,只是宣传自己想法,并不会胡乱咒骂。
其实,无论是执念堂、还是疯魔院,都是对心存疑虑者的考验手段。
也能对成功授箓的道人起到警醒作用,使他们明白求道不执、方得安宁之理。
过了执念、疯魔两关后,再行进两刻钟,便到了一座石木牌坊之下,上书妙道清源四个大字。
“将军此地便是妙道清源观所在,之下为偃山清源观。
一座门户分两边,上求清源妙道,下归红尘人间。”
真正的清源观恬静怡然,唯有鸟雀啼鸣、风吹叶动之声相互交映。
途经几座亭台,穿过高低起伏的山道,周元很快抵达了一处道院,其名为常静山舍。
“将军,至常道长于此静修,您可自行入内请教。
掌教真人言您与至玄道长关系匪浅,只要不打扰观中道人清修,可随意游览观中之景。”
周元与清源观到底有一份传承关系,他刚上山便获得了随意行走的权力,算是得到了掌教真人的认可。
送别两位引路道人后,他敲响了静舍的木门。
“至常道长可在,晚辈周元特来请教净心咒与五行遁术。”
“门无栓、路畅通,将军请进。”
周元推开精舍木门,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人盘坐蒲团,伏于低矮桌案上记录文书。
“将军请坐,我年岁大了、身躯衰退,无精力下山迎接,还望将军海涵。”
“至常道长太过客气,我来求教自然要诚心寻路,怎能让长者下山迎接。”
“至宏、至玄两位师弟皆对将军赞赏有加,言将军福缘深厚、行而有德,是天生成道之人。
我原以为,他们因将军名旺而心生偏爱。
今日将军不请自来,求得还是净心之术,恰恰映照了他们的说法。”
至常道长见周元坐下后,便停下书写文书,转身面向周元道。
“我等不引将军入道、将军自来寻东道,当是缘法深厚、道蕴天成。
不过大道万全、遁走一线,将军能不能习得清源妙法,还需看自身秉性。
疯魔、执念两院之景将军当有所感,成与不成、非苦心可求,乃机缘心触、窍门自开。”
“道长不必多虑,我道路颇多,不会执迷一物。”
周元的回复令至常道长心有所悟,原来气运深厚的福缘还能如此显化。
求道只是其一选择,而非唯一出路,如此自有取舍之心常驻,不会被执念所困。
“善,你修的五行遁术属道法之列,但你从未接触过道法基础修行,又凭借天资卓著事事顺畅。
为此,遇到疑难之处,才会心生烦躁、无法梳理。
我今日为你补全道法之基,传你心、口、身三净咒,使你能调解心中积郁。”
经过至常道长解释,周元才明白三净咒为何是道法之基。
此三咒形如凡技,初不显精妙,唯有大成才能从凡中窥见不凡,化凡心见常静。
为此,修炼三静咒是对心性、耐心、悟性的共同磨练。
清源观的道童开蒙后便习武消磨心中躁动之气、颂经安抚杂乱之念,最终求一份净咒大成,授箓入道。
至常道长认为周元天资不凡,唯缺常静之心,为此还特意给他抄录了一本常清静经。
“口浊由心起、身浊由口生,为此净心为首,可见道途。”
http://www.minguoqiren.la/xs/99211/361866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