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雷霆雨露皆为君恩
民国奇人小说小说推荐阅读:讨逆、封侯、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我的谍战岁月、朕就是亡国之君、攻掠天下、唐人的餐桌、唐骑、我的公公叫康熙、再世为皇秦云萧淑妃、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北宋大相公、我的亮剑生涯
户部尚书王国光、张学颜的奏疏,详细的论述了营庄法这类集体农庄为何会失败的原因。
历史上类似的集体农庄有很多,比如汉朝时候的屯田制。
屯田,就是利用军兵和征召无地流民进行集体生产,最早是汉武帝在西域屯田,后来曹操在许昌屯田,强兵足食,设立屯田官。
一直到曹魏末年,三马同槽司马炎宣布废除屯田,罢免了所有屯田官。
汉屯田、唐折冲府、大明军屯卫所,都是类似征召无地农户进行集体生产,但最终的结果,都无法稳定下来。
户部对历代对农业集体化的尝试做了总结,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农业集体化生产是一种必然,农业集体化生产解体,也是一种必然。
家庭式农业经营,无法承担垦荒、库坝营造、灌溉水利、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巨大劳动力投资,所以农业集体生产,就变成了一种必然。
这是抱团取暖,只有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才能把这些活儿干完。
比如现在的绥远、辽东,都有不同程度的农业集体化生产的特征。
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不断完成时,集体生产就陷入了五间大瓦房的窘境,五间大瓦房已经盖好了,就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你想住上房,我也不想住偏房。
这个时候,围绕着分配的矛盾就不断的出现。
一如三位民魁担心的那样,一些不事生产整日里游手好闲,最喜欢拉帮结派的懒汉地痞,就会纠集在一起,侵吞公共利益,不干活还要吃饭,不仅要吃,还要仗着小团伙的无法无天和凶狠,多吃多拿多占。
分配不公的问题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严重,最终农业集中生产,不可避免会变成屯田官、折冲府府兵、军屯卫所校尉的自留地。
从洪武年间起,除了边方之外,大明军屯卫所制度,就已经开始崩坏了,只有在边方,仍然有极强的军事威胁和军事任务,这种农业集体生产制度才会稳定运行。
小农这个群体,本身不支持集体生产,因为大多数的小农最大的心愿是耕者有其田,而集体生产,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毕竟这些公共基础设施修建需要一大笔钱粮,日常维护也要一大笔钱粮,而这些支出,需要从营庄的收入中去支出。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有着自己天然的局限性,产出有限、增长有限而且非常缓慢,没有足够的增量拿去分配,终究是螺狮壳里做道场,万般辛苦一场空。
户部认为,营庄法和过去探索、尝试的农业集中生产一样,解体是一种必然。
大明在海外的种植园不一样,这些种植园,也是一种农业集中生产,但奴隶制为主的种植园,根本不需要过多考虑向下分配,没有围绕着分配出现的各种矛盾,自然可以兴旺。
对于百姓密切关心的懒汉地痞的问题,户部给出的意见是送到元绪群岛去垦荒。
懒汉地痞之所以能懒、能游手好闲,是他们有懒的环境,可以靠着拉帮结伙欺压良善之辈。
到了元绪群岛这种开拓之地,想懒也懒不下去,在开拓之地,拉帮结伙有利于开拓之地的稳定。
诚然,无法根治问题,但是可以缓解矛盾,只需要下手整治一部分,杀鸡儆猴,剩下的就会安稳下来。
就从宁都、瑞金、宁化三县开始,既然闹起来了,这些地方就是朝廷最容易把手伸进去的地方,也是伸手的最佳时机。
王国光提醒陛下,即便是折中过的营庄法,在推行之中依旧会遇到阻力,江西遍地都是书院,这些门生故吏们,会闹出什么动静来,可想而知。
必要的时候,朝廷应该动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保证政令的推行。
而刑部削减乡绅司法特权的手段则酷烈的多。
刑部直接一体削减了所有秀才、举人的司法、税赋特权,甚至还给出了更加严格的约束,要求乡贤缙绅遵守大明律,违背大明律的乡贤缙绅,则罪加三等。
加重处罚的目的,就是有针对性的消灭乡绅阶级。
刑部这么做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矫枉必过正,如果不过正,则无法矫枉;
另外一个理由是,要用工匠阶级部分代替乡绅阶级,成为地方的统治阶级。
王崇古本身就是工党,他意识到工匠这个阶级从方方面面都可以取代旧乡贤缙绅阶级,尤其是工匠三级学堂的出现。
三月份,官厂放归依亲了一批匠人,这些匠人回乡之后,在乡村修了造纸、砖窑、煤窑、铁匠铺、缫丝坊、麻坊、养鸡场、圈舍等等。
而且十里八乡的匠人还会定期赶大集,互相见见面,聊聊情况,你那有砖,我这有瓦,就可以互相补强。
新的乡村经济正在稳步形成。
匠人们可以带着乡民们一起营造乡村工坊。
延庆州清水河畔的柳沟营,甚至出现了一个铸铁厂,有匠人二十余名,专门为官厂生产各种铸铁件,算是带着柳沟营有了营生。
而这个铸铁厂为了运送这些配件,选择了修路,本身柳沟营离驰道就很近。
以驰道为主动脉,官道驿路为分动脉,乡村道路为毛细血管的新型大明经济,正在有驰道的地方形成。
王崇古为了工党的利益,下手是真的狠。
“下章内阁详细议论,先生未曾贴浮票。”朱翊钧看着面前王崇古的奏疏,选择了发内阁再议。
王崇古这本奏疏没有内阁浮票,也就是说王崇古是违背了奏疏呈送的流程,自己上奏的。
显然,王崇古没有获得内阁的赞成。
“朕的渡渡鸟养的如何了?”朱翊钧询问起了海外入侵物种,渡渡鸟。
冯保无奈的说道:“渡渡鸟有点蠢,有点像辽东的傻狍子,对什么事儿都好奇,有几只死了,已经移送到了解刳院解剖。”
“它一次就只下一颗蛋,这孵化起来有点慢,想要成规模的养殖,还需要时间。”
“但是渡渡鸟的鸟绒一年能产一斤多,是大鹅的两倍左右。”
体型更大的渡渡鸟有绒毛量的优势,而且这东西不挑食,什么都吃,绒毛量优势,就是商品优势,就有规模养殖的价值。
和大鹅、鸭子一样,渡渡鸟一次生一个蛋,冯保的意思是现在渡渡鸟太少了,种族扩充有些缓慢,至少要几年时间,才能大规模繁育,形成产业。
“陛下这是用渡渡鸟的绒毛做的夹袄,保温能力和鹅绒不相上下。”冯保让小黄门拿来了一个夹袄,呈送了御前。
绒的保温能力最强,也就是说,沸水在渡渡鸟绒的保温下,在半小时内,只降低3度,通过了保温实验。
大明正在开发以绒为主的高端面料、填充物的保温被服,增加农牧产业的利润。
这个过程非常的艰难,但只要做成了,就是不弱于丝绸的顶级奢侈品,也会拥有顶级奢侈品该有的利润。
三娘子这次来京师送羊毛,还专门给皇帝送了件山羊绒毛衫,手感极为细腻,乃是百分百白山羊绒。
山羊是河套山羊,这种山羊绒放眼全球也是顶级羊绒。
取绒用的是梳齿极密的篦子,将羊绒一层一层的收集起来,一只成年的山羊,一年也就产山羊绒一斤到半斤。
这个过程最困难的就是把绒和毛分离,增加绒的纯度和含量,绒的含量越高,保温效果越好,手感越细腻。
三娘子给皇帝送礼,是希望陛下能夸一句,这样一来,皇帝用过都说好,就可以打开销路了,而且还能促进工艺发展。
草原在王化的过程中受益良多,在过去,羊毛没有经过精加工的话,毛毡的膻味儿太重,没有价值。
而现在,因为毛呢产业的快速发展,草原养一只羊的经济价值,等于过去的两只。
草原人欠着陛下恩情,生下来活下去的恩情。
朱翊钧看着面前制作极为精美的夹袄,笑着说道:“此物甚好,让徐爵去全楚会馆的时候,给先生带去。”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
冯保派遣了徐爵前往全楚会馆,将渡渡鸟绒夹袄交给了张居正,但徐爵并没有离开,因为徐爵来的目的,是文昌阁议事。
全楚会馆的文昌阁是张居正的书房,有些大事需要开小会的时候,这里就变成议事堂。
等大臣们私底下吵出基本共识来,才会到文华殿,当着皇帝的面彻底吵出个结果来。
过去这种小会,都是万士和代表皇帝来参加这个小会,现在沈鲤可以承担这个职责,但这次沈鲤也要吵架,所以徐爵只好过来做个见证了。
徐爵到的时候,来‘踢馆’王崇古还没到,但沈鲤和王国光已经到了。
很快,王崇古带着工部尚书汪道昆、兵部尚书曾省吾来到了全楚会馆,显然三人已经达成了共识。
吏部、礼部、户部反对王崇古彻底取消缙绅优待;
刑部、兵部和工部则认同王崇古的矫枉过正,王崇古一到,气氛立刻就变得剑拔弩张了起来。
“王次辅好大的阵仗,到我这里,气势汹汹,满脸怒气。”张居正示意三人就坐,笑着说道。
王崇古大袖一挥,咄咄逼人的说道:“元辅,陛下交代的事儿,我办了,奏疏拟好了,骂名我背了,元辅不是一直自诩,竭忠尽瘁,知不可为而为,一息尚存,再兴大明之志不懈吗?”
“怎么,现在反倒是怕了?”
“挨骂的是我,又不是你张居正,你阻拦什么!”
王崇古对乡贤缙绅发动了总攻,这应该是张居正乐意看到的,但是张居正不同意,就是不写浮票。
这才有了今天他上门踢馆的一幕。
“不可吹求过急。”张居正立刻回答道。
王崇古气冲冲的说道:“哼!我看你是怕我王崇古抢了你的变法之功!你那么厉害,动你的手段把我赶走,把功揽去就是!”
“王次辅这不是说气话吗?”张居正有些无奈,王崇古这年纪越大越不讲理,而且变得有些急躁。
“元辅消消气,次辅也消消气,这万事以和为贵,再说了,一个元辅一个次辅,吵成这样,于国无益,大家都是为了国朝好,我来说两句。”沈鲤笑呵呵的打了个圆场。
跟着万士和这么多年,沈鲤别的学的不多,但这场面话学全了。
而这个事情,麻烦就麻烦在这里,你是为了国朝好?我就不是为了国朝好?
就你张居正崇高,就你张居正心怀天下?就唯独你张居正是忠臣、良臣、能臣?都是给陛下做事,都是为了天下大计,凭什么听你的!
这才最麻烦,要是有人为私门之利计较,反而简单多了。
沈鲤坐直了身子,面色严肃的说道:“首先,我必须要强调一下现状,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的乡贤缙绅,实际上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阻力,生产关系改变的阻力。”
“次辅要矫枉必过正,要彻底用工匠把乡贤缙绅替换掉,但是次辅啊,大明真的有那么多工匠,而且这些工匠,真的愿意回乡,把乡贤缙绅替换掉吗?”
“如此急匆匆的对乡贤缙绅喊打喊杀,是不是有点过于急于求成了?”
“同样,元辅直接完全否定了王次辅的奏疏,是不是有点过于谨慎了呢?觉得王次辅急于求成,但是通盘否定,是不是看这个问题,有些片面了呢?”
“二位,好好商量,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才最重要。”
礼部要干的活儿,就是保证斗而不破、和而不同,这是万士和留给礼部最重要的遗产。
哪怕是万士和走了,沈鲤也不打算改变,循迹而行,能走到彼岸,万士和得以善终,得到了陛下极高的礼遇。
工匠不想离开官厂,因为在官厂里,孩子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就这一条,匠人就不愿意回乡。
只有少数的工匠选择了回乡,更多的工匠,仍然集中在产业集中的地方,西山煤局、毛呢官厂的周围。
这是王次辅这本奏疏被反对的主要原因,没有那么多人。
“匠人是决计不会愿意回到村里的,回去的大部分本身也是乡贤缙绅。”张居正深吸了口气说道:“王次辅出身势要豪右之家,对村里的生活一无所知,工匠替代乡贤缙绅,有些不切实际了。”
“的确,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把工匠放归依亲,匠人回到家乡,创办产业,看起来很美好,但匠人们不愿意回去。”
张居正被王世贞骂,泥腿子都没洗干净,跑到文华殿指手画脚来了,张居正活的没有那么有道德,活的有些市侩。
王崇古的设想很好,但唯独露了一个关键,那就是大部分的工匠,即便是无法留在官厂,也可以到民坊做个大把头。
王崇古看到的那些个例子,比如柳沟营的铸造厂,的确很成功,但那家工坊的创办者,他家里有四千七百顷地。
“什么叫我对村里生活一无所知!士可杀,不可辱!”王崇古猛地站了起来,愤怒的大声说道。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沈鲤赶忙站起来劝架,连被王崇古带来的曾省吾和汪道昆,也拉着王崇古,大明帝国的首辅和次辅打起来,那真的是闹出大笑话了。
骆思恭站在了张居正身侧,皇帝的命令很明确,谁伤害元辅,就杀了谁,无论是谁。
张居正示意骆思恭不必紧张,他更年轻,打不过还是能跑得掉的,王崇古怎么说也是大明进士,不会动手。
脸面还是要的。
王崇古非常生气!
作为帝国次辅,张居正这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说他王崇古在政治上过于幼稚,王崇古总是在西山煤局、毛呢官厂坐班,他自诩跟匠人无话不谈。
张居正这种指责,就是否定王崇古万历维新以来的所有贡献。
张居正等了一会儿,等到安静下来,才开口说道:“村里啊,村里日子苦的很。”
“家里是不敢点灯的,因为灯油很贵,家里挂着很多很多的筐子,吃的喝的用的都放在里面,怕被老鼠给偷吃了。”
“村里的孩子,看到了蛇,不是第一时间躲,而是看清楚后,想办法抓起来,因为路过的郎中会收这些,至于被咬了,死了就死了。”
“一到下雨,下雪,路就断了,进不去出不来,什么东西都买不到,最主要的就是盐,要步行四十多里路,把盐扛回来。”
“我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些村妇,会把蟾蜍抓起来,把毒胞刺破,把浓挤出来,放进锅里煮,给孩子治病,然后孩子就死了,能挺过来的少之又少。”
“我六岁那年,父亲还没考中秀才,家里穷,我爷爷还得罪了辽王,那时候我住在老家老宅里,亲眼看到了邻居的大人,哭着把不大点儿的小孩,摁在了水盆里溺死了,因为那年旱了,养不起了。”
“孩子死的多了,就扔到了后山的山坡上,那山坡原来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但后来人都叫那里死老孩子坡。”
“村里的地痞懒汉,甚至会夜里翻墙到别人家里,强淫杀人掠财,那时候山里都是山匪,山匪要是下山抢,那整个村子都没几个活口。”
“人命不值钱,越穷的地方,人命越不值钱,越穷的地方,就越愚昧,越封闭,越是人吃人。”
“我上学堂的时候,觉得我读书,就是一种对父母的罪恶,他们没什么钱交束脩,每次去学堂从父母手里拿钱粮,都觉得让父母受累了。”
“官厂里的工匠有很多很多都是流民,他们就是活不下去才逃出来的,你觉得他们,会回去吗?放归依亲,他们有亲人吗?那些恨不得吃了他们的亲戚,真的是亲人吗?”
万乾倡、连远候、郑三万三位民魁听了营庄法不是欢欣鼓舞,而是觉得还田好,实在是没法做,也是第一时间说这个懒汉地痞的问题,懒汉地痞,是乡村愚昧、封闭、不法的最终结果和表现。
“我未曾听闻过。”王崇古额头的青筋跳了跳,意识到自己有些肉食者一厢情愿了,他家里世代行商,富的很,对这些事儿,真的不了解。
“当然了,没人愿意揭开伤疤,露出血淋淋的伤口给人看的。”张居正叹了口气说道:“我也是。”
为了说服王崇古,张居正把自己出身差这个伤疤,揭开来给王崇古看了。
张居正坐直了身子说道:“陛下暴戾也好,狠毒也罢,其实都不算什么,只要陛下心里念着,一直念着,让穷民苦力多吃一口饭,那陛下就是英明的,哪怕是克终之难没能克服,那也是英明的。”
张居正这话不可谓不大胆!难道陛下心里没有万民,就可以不忠诚了吗!
张居正敢这么说,是他真的很相信皇帝,因为皇帝比大臣们都擅长种地,宝歧司升为了农学院,那是陛下自己捣鼓出来的,而且十五年如一日,从未丧失过热情。
陛下和武宗一样喜欢养点动物,不太一样的是,陛下更注重家禽,而不是猛兽,主要是为了增加百姓餐桌的多样性。
渡渡鸟、海外舶来的猪羊马,陛下都喜欢,农作物育种是育种,家禽牲畜育种也是育种。
张居正眼睛微眯的说道:“用工匠代替乡贤缙绅,看起来不错,但很难做到,所以,我坚持认为,不应该彻底取消部分乡贤缙绅的司法、赋税优待。”
“毕竟陛下、朝廷也需要一个替罪羊。”
“元辅,你等一下!”王崇古大惊失色,伸出手来,惊骇无比的说道:“你说陛下需要什么?”
张居正看着王崇古非常肯定的说道:“替罪羊,总不能什么都是陛下的错吧。”
“老百姓心里的火儿,需要泄愤的,这些乡贤缙绅,需要的时候,砍掉平息民愤。”
在场大臣倒吸一口冷气!
张居正如此坚决阻止取消乡贤缙绅的司法赋税优待,居然是这个目的!完完全全是为了给皇帝的稳定统治铺路。
张居正做了这个首辅之后,所有事情的动机,都为了这一目标在努力。
“万历维新以来,日新月异,有些人富的很,有些人还是那么穷,人嘛,不患寡患不均,矛盾在变多、在变得复杂。”
“大明在反对大明,大明也在撕裂,借他们人头一用,正好弥合矛盾了。”
“矛盾闹大了就杀点人,百姓一看,人也死了,也算是出了口恶气。”
张居正继续说道:“我反对取消乡贤缙绅的司法、赋税优待,但我赞同王次辅的罪加三等,给了优待,承担责任,这很合理。”
“稽税院摊子已经铺开了,看似是稽税,当然也真的在稽税,但这些稽税缇骑,是陛下的耳目之臣,哪里发生了乱子,可以告诉陛下发生了什么,三相印证,方便陛下做出判断。”
如果地方大员能把文武御史稽税缇骑全部搞定,把地方块块弄成了一言堂,水泼不进滴水不漏,立刻带兵平叛即可,已经不是行政力量可以纠错的范围了。
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文华殿、文渊阁都是国朝公器所在,这些话,无论如何都不能讲出来。
但是在全楚会馆文昌阁,就没问题了,张居正把自己反对的理由和自己的想法说的非常明白。
王崇古思索再三,开口说道:“元辅啊,刚才咱们就是因为公事意见相悖,吵两句,也正常,都是为了陛下效力,都是为了国朝再兴,公事归公事,可说好了,咱可不能因为公事有了私怨,这个对吧。”
“是,我刚才声音是大了点,这不是人老了,耳朵背吗?”
张居正狠毒吗?王崇古以为不是,张居正这不是狠,他根本就是无情!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无情,为了维系国朝统治,不择手段的无情。
张居正一生的功过荣辱都寄托在了皇帝的身上,他走后,陛下决不能输。
“无碍无碍,那么,就这样,不取消优待,只罪加三等如何?”张居正看了一圈,询问道。
遵纪守法不犯错,乡贤缙绅依旧是乡贤,该有的待遇依旧有,但不肯遵纪守法,闹出乱子来,那就是杀头。
“雷霆雨露皆为君恩!”王崇古立刻说道:“我没意见。”
王崇古已经彻底搞明白了,张居正要用恩情叙事,彻底稳固皇权,采用恩本位叙事,重塑皇权权威。
虽然依旧无法抵挡大明必亡的大势所趋,但足够了,能留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繁荣昌盛的日子,那已经是祖宗保佑了。
就像是人不能长生不老,朝代哪有万世永固。
“北镇抚司稽税院今日已经移交了东交民巷监狱,第一个会计犯,值得注意的是,是从理工院毕业的会计。”王国光说起了东交民巷监狱的情况。
平素非常沉默的汪道昆,满是疑惑的说道:“大司徒,这东交民巷监狱,不是刚有了规划,这工部还没出图纸,这就有案犯了?”
“有点太快了。”
“户部缺账房先生,先随便对付着用,还能让他们跑了不成?”王国光笑着说道。
http://www.minguoqiren.la/xs/85015/365988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
历史上类似的集体农庄有很多,比如汉朝时候的屯田制。
屯田,就是利用军兵和征召无地流民进行集体生产,最早是汉武帝在西域屯田,后来曹操在许昌屯田,强兵足食,设立屯田官。
一直到曹魏末年,三马同槽司马炎宣布废除屯田,罢免了所有屯田官。
汉屯田、唐折冲府、大明军屯卫所,都是类似征召无地农户进行集体生产,但最终的结果,都无法稳定下来。
户部对历代对农业集体化的尝试做了总结,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农业集体化生产是一种必然,农业集体化生产解体,也是一种必然。
家庭式农业经营,无法承担垦荒、库坝营造、灌溉水利、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巨大劳动力投资,所以农业集体生产,就变成了一种必然。
这是抱团取暖,只有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才能把这些活儿干完。
比如现在的绥远、辽东,都有不同程度的农业集体化生产的特征。
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不断完成时,集体生产就陷入了五间大瓦房的窘境,五间大瓦房已经盖好了,就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你想住上房,我也不想住偏房。
这个时候,围绕着分配的矛盾就不断的出现。
一如三位民魁担心的那样,一些不事生产整日里游手好闲,最喜欢拉帮结派的懒汉地痞,就会纠集在一起,侵吞公共利益,不干活还要吃饭,不仅要吃,还要仗着小团伙的无法无天和凶狠,多吃多拿多占。
分配不公的问题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严重,最终农业集中生产,不可避免会变成屯田官、折冲府府兵、军屯卫所校尉的自留地。
从洪武年间起,除了边方之外,大明军屯卫所制度,就已经开始崩坏了,只有在边方,仍然有极强的军事威胁和军事任务,这种农业集体生产制度才会稳定运行。
小农这个群体,本身不支持集体生产,因为大多数的小农最大的心愿是耕者有其田,而集体生产,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毕竟这些公共基础设施修建需要一大笔钱粮,日常维护也要一大笔钱粮,而这些支出,需要从营庄的收入中去支出。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有着自己天然的局限性,产出有限、增长有限而且非常缓慢,没有足够的增量拿去分配,终究是螺狮壳里做道场,万般辛苦一场空。
户部认为,营庄法和过去探索、尝试的农业集中生产一样,解体是一种必然。
大明在海外的种植园不一样,这些种植园,也是一种农业集中生产,但奴隶制为主的种植园,根本不需要过多考虑向下分配,没有围绕着分配出现的各种矛盾,自然可以兴旺。
对于百姓密切关心的懒汉地痞的问题,户部给出的意见是送到元绪群岛去垦荒。
懒汉地痞之所以能懒、能游手好闲,是他们有懒的环境,可以靠着拉帮结伙欺压良善之辈。
到了元绪群岛这种开拓之地,想懒也懒不下去,在开拓之地,拉帮结伙有利于开拓之地的稳定。
诚然,无法根治问题,但是可以缓解矛盾,只需要下手整治一部分,杀鸡儆猴,剩下的就会安稳下来。
就从宁都、瑞金、宁化三县开始,既然闹起来了,这些地方就是朝廷最容易把手伸进去的地方,也是伸手的最佳时机。
王国光提醒陛下,即便是折中过的营庄法,在推行之中依旧会遇到阻力,江西遍地都是书院,这些门生故吏们,会闹出什么动静来,可想而知。
必要的时候,朝廷应该动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保证政令的推行。
而刑部削减乡绅司法特权的手段则酷烈的多。
刑部直接一体削减了所有秀才、举人的司法、税赋特权,甚至还给出了更加严格的约束,要求乡贤缙绅遵守大明律,违背大明律的乡贤缙绅,则罪加三等。
加重处罚的目的,就是有针对性的消灭乡绅阶级。
刑部这么做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矫枉必过正,如果不过正,则无法矫枉;
另外一个理由是,要用工匠阶级部分代替乡绅阶级,成为地方的统治阶级。
王崇古本身就是工党,他意识到工匠这个阶级从方方面面都可以取代旧乡贤缙绅阶级,尤其是工匠三级学堂的出现。
三月份,官厂放归依亲了一批匠人,这些匠人回乡之后,在乡村修了造纸、砖窑、煤窑、铁匠铺、缫丝坊、麻坊、养鸡场、圈舍等等。
而且十里八乡的匠人还会定期赶大集,互相见见面,聊聊情况,你那有砖,我这有瓦,就可以互相补强。
新的乡村经济正在稳步形成。
匠人们可以带着乡民们一起营造乡村工坊。
延庆州清水河畔的柳沟营,甚至出现了一个铸铁厂,有匠人二十余名,专门为官厂生产各种铸铁件,算是带着柳沟营有了营生。
而这个铸铁厂为了运送这些配件,选择了修路,本身柳沟营离驰道就很近。
以驰道为主动脉,官道驿路为分动脉,乡村道路为毛细血管的新型大明经济,正在有驰道的地方形成。
王崇古为了工党的利益,下手是真的狠。
“下章内阁详细议论,先生未曾贴浮票。”朱翊钧看着面前王崇古的奏疏,选择了发内阁再议。
王崇古这本奏疏没有内阁浮票,也就是说王崇古是违背了奏疏呈送的流程,自己上奏的。
显然,王崇古没有获得内阁的赞成。
“朕的渡渡鸟养的如何了?”朱翊钧询问起了海外入侵物种,渡渡鸟。
冯保无奈的说道:“渡渡鸟有点蠢,有点像辽东的傻狍子,对什么事儿都好奇,有几只死了,已经移送到了解刳院解剖。”
“它一次就只下一颗蛋,这孵化起来有点慢,想要成规模的养殖,还需要时间。”
“但是渡渡鸟的鸟绒一年能产一斤多,是大鹅的两倍左右。”
体型更大的渡渡鸟有绒毛量的优势,而且这东西不挑食,什么都吃,绒毛量优势,就是商品优势,就有规模养殖的价值。
和大鹅、鸭子一样,渡渡鸟一次生一个蛋,冯保的意思是现在渡渡鸟太少了,种族扩充有些缓慢,至少要几年时间,才能大规模繁育,形成产业。
“陛下这是用渡渡鸟的绒毛做的夹袄,保温能力和鹅绒不相上下。”冯保让小黄门拿来了一个夹袄,呈送了御前。
绒的保温能力最强,也就是说,沸水在渡渡鸟绒的保温下,在半小时内,只降低3度,通过了保温实验。
大明正在开发以绒为主的高端面料、填充物的保温被服,增加农牧产业的利润。
这个过程非常的艰难,但只要做成了,就是不弱于丝绸的顶级奢侈品,也会拥有顶级奢侈品该有的利润。
三娘子这次来京师送羊毛,还专门给皇帝送了件山羊绒毛衫,手感极为细腻,乃是百分百白山羊绒。
山羊是河套山羊,这种山羊绒放眼全球也是顶级羊绒。
取绒用的是梳齿极密的篦子,将羊绒一层一层的收集起来,一只成年的山羊,一年也就产山羊绒一斤到半斤。
这个过程最困难的就是把绒和毛分离,增加绒的纯度和含量,绒的含量越高,保温效果越好,手感越细腻。
三娘子给皇帝送礼,是希望陛下能夸一句,这样一来,皇帝用过都说好,就可以打开销路了,而且还能促进工艺发展。
草原在王化的过程中受益良多,在过去,羊毛没有经过精加工的话,毛毡的膻味儿太重,没有价值。
而现在,因为毛呢产业的快速发展,草原养一只羊的经济价值,等于过去的两只。
草原人欠着陛下恩情,生下来活下去的恩情。
朱翊钧看着面前制作极为精美的夹袄,笑着说道:“此物甚好,让徐爵去全楚会馆的时候,给先生带去。”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
冯保派遣了徐爵前往全楚会馆,将渡渡鸟绒夹袄交给了张居正,但徐爵并没有离开,因为徐爵来的目的,是文昌阁议事。
全楚会馆的文昌阁是张居正的书房,有些大事需要开小会的时候,这里就变成议事堂。
等大臣们私底下吵出基本共识来,才会到文华殿,当着皇帝的面彻底吵出个结果来。
过去这种小会,都是万士和代表皇帝来参加这个小会,现在沈鲤可以承担这个职责,但这次沈鲤也要吵架,所以徐爵只好过来做个见证了。
徐爵到的时候,来‘踢馆’王崇古还没到,但沈鲤和王国光已经到了。
很快,王崇古带着工部尚书汪道昆、兵部尚书曾省吾来到了全楚会馆,显然三人已经达成了共识。
吏部、礼部、户部反对王崇古彻底取消缙绅优待;
刑部、兵部和工部则认同王崇古的矫枉过正,王崇古一到,气氛立刻就变得剑拔弩张了起来。
“王次辅好大的阵仗,到我这里,气势汹汹,满脸怒气。”张居正示意三人就坐,笑着说道。
王崇古大袖一挥,咄咄逼人的说道:“元辅,陛下交代的事儿,我办了,奏疏拟好了,骂名我背了,元辅不是一直自诩,竭忠尽瘁,知不可为而为,一息尚存,再兴大明之志不懈吗?”
“怎么,现在反倒是怕了?”
“挨骂的是我,又不是你张居正,你阻拦什么!”
王崇古对乡贤缙绅发动了总攻,这应该是张居正乐意看到的,但是张居正不同意,就是不写浮票。
这才有了今天他上门踢馆的一幕。
“不可吹求过急。”张居正立刻回答道。
王崇古气冲冲的说道:“哼!我看你是怕我王崇古抢了你的变法之功!你那么厉害,动你的手段把我赶走,把功揽去就是!”
“王次辅这不是说气话吗?”张居正有些无奈,王崇古这年纪越大越不讲理,而且变得有些急躁。
“元辅消消气,次辅也消消气,这万事以和为贵,再说了,一个元辅一个次辅,吵成这样,于国无益,大家都是为了国朝好,我来说两句。”沈鲤笑呵呵的打了个圆场。
跟着万士和这么多年,沈鲤别的学的不多,但这场面话学全了。
而这个事情,麻烦就麻烦在这里,你是为了国朝好?我就不是为了国朝好?
就你张居正崇高,就你张居正心怀天下?就唯独你张居正是忠臣、良臣、能臣?都是给陛下做事,都是为了天下大计,凭什么听你的!
这才最麻烦,要是有人为私门之利计较,反而简单多了。
沈鲤坐直了身子,面色严肃的说道:“首先,我必须要强调一下现状,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的乡贤缙绅,实际上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阻力,生产关系改变的阻力。”
“次辅要矫枉必过正,要彻底用工匠把乡贤缙绅替换掉,但是次辅啊,大明真的有那么多工匠,而且这些工匠,真的愿意回乡,把乡贤缙绅替换掉吗?”
“如此急匆匆的对乡贤缙绅喊打喊杀,是不是有点过于急于求成了?”
“同样,元辅直接完全否定了王次辅的奏疏,是不是有点过于谨慎了呢?觉得王次辅急于求成,但是通盘否定,是不是看这个问题,有些片面了呢?”
“二位,好好商量,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才最重要。”
礼部要干的活儿,就是保证斗而不破、和而不同,这是万士和留给礼部最重要的遗产。
哪怕是万士和走了,沈鲤也不打算改变,循迹而行,能走到彼岸,万士和得以善终,得到了陛下极高的礼遇。
工匠不想离开官厂,因为在官厂里,孩子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就这一条,匠人就不愿意回乡。
只有少数的工匠选择了回乡,更多的工匠,仍然集中在产业集中的地方,西山煤局、毛呢官厂的周围。
这是王次辅这本奏疏被反对的主要原因,没有那么多人。
“匠人是决计不会愿意回到村里的,回去的大部分本身也是乡贤缙绅。”张居正深吸了口气说道:“王次辅出身势要豪右之家,对村里的生活一无所知,工匠替代乡贤缙绅,有些不切实际了。”
“的确,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把工匠放归依亲,匠人回到家乡,创办产业,看起来很美好,但匠人们不愿意回去。”
张居正被王世贞骂,泥腿子都没洗干净,跑到文华殿指手画脚来了,张居正活的没有那么有道德,活的有些市侩。
王崇古的设想很好,但唯独露了一个关键,那就是大部分的工匠,即便是无法留在官厂,也可以到民坊做个大把头。
王崇古看到的那些个例子,比如柳沟营的铸造厂,的确很成功,但那家工坊的创办者,他家里有四千七百顷地。
“什么叫我对村里生活一无所知!士可杀,不可辱!”王崇古猛地站了起来,愤怒的大声说道。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沈鲤赶忙站起来劝架,连被王崇古带来的曾省吾和汪道昆,也拉着王崇古,大明帝国的首辅和次辅打起来,那真的是闹出大笑话了。
骆思恭站在了张居正身侧,皇帝的命令很明确,谁伤害元辅,就杀了谁,无论是谁。
张居正示意骆思恭不必紧张,他更年轻,打不过还是能跑得掉的,王崇古怎么说也是大明进士,不会动手。
脸面还是要的。
王崇古非常生气!
作为帝国次辅,张居正这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说他王崇古在政治上过于幼稚,王崇古总是在西山煤局、毛呢官厂坐班,他自诩跟匠人无话不谈。
张居正这种指责,就是否定王崇古万历维新以来的所有贡献。
张居正等了一会儿,等到安静下来,才开口说道:“村里啊,村里日子苦的很。”
“家里是不敢点灯的,因为灯油很贵,家里挂着很多很多的筐子,吃的喝的用的都放在里面,怕被老鼠给偷吃了。”
“村里的孩子,看到了蛇,不是第一时间躲,而是看清楚后,想办法抓起来,因为路过的郎中会收这些,至于被咬了,死了就死了。”
“一到下雨,下雪,路就断了,进不去出不来,什么东西都买不到,最主要的就是盐,要步行四十多里路,把盐扛回来。”
“我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些村妇,会把蟾蜍抓起来,把毒胞刺破,把浓挤出来,放进锅里煮,给孩子治病,然后孩子就死了,能挺过来的少之又少。”
“我六岁那年,父亲还没考中秀才,家里穷,我爷爷还得罪了辽王,那时候我住在老家老宅里,亲眼看到了邻居的大人,哭着把不大点儿的小孩,摁在了水盆里溺死了,因为那年旱了,养不起了。”
“孩子死的多了,就扔到了后山的山坡上,那山坡原来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但后来人都叫那里死老孩子坡。”
“村里的地痞懒汉,甚至会夜里翻墙到别人家里,强淫杀人掠财,那时候山里都是山匪,山匪要是下山抢,那整个村子都没几个活口。”
“人命不值钱,越穷的地方,人命越不值钱,越穷的地方,就越愚昧,越封闭,越是人吃人。”
“我上学堂的时候,觉得我读书,就是一种对父母的罪恶,他们没什么钱交束脩,每次去学堂从父母手里拿钱粮,都觉得让父母受累了。”
“官厂里的工匠有很多很多都是流民,他们就是活不下去才逃出来的,你觉得他们,会回去吗?放归依亲,他们有亲人吗?那些恨不得吃了他们的亲戚,真的是亲人吗?”
万乾倡、连远候、郑三万三位民魁听了营庄法不是欢欣鼓舞,而是觉得还田好,实在是没法做,也是第一时间说这个懒汉地痞的问题,懒汉地痞,是乡村愚昧、封闭、不法的最终结果和表现。
“我未曾听闻过。”王崇古额头的青筋跳了跳,意识到自己有些肉食者一厢情愿了,他家里世代行商,富的很,对这些事儿,真的不了解。
“当然了,没人愿意揭开伤疤,露出血淋淋的伤口给人看的。”张居正叹了口气说道:“我也是。”
为了说服王崇古,张居正把自己出身差这个伤疤,揭开来给王崇古看了。
张居正坐直了身子说道:“陛下暴戾也好,狠毒也罢,其实都不算什么,只要陛下心里念着,一直念着,让穷民苦力多吃一口饭,那陛下就是英明的,哪怕是克终之难没能克服,那也是英明的。”
张居正这话不可谓不大胆!难道陛下心里没有万民,就可以不忠诚了吗!
张居正敢这么说,是他真的很相信皇帝,因为皇帝比大臣们都擅长种地,宝歧司升为了农学院,那是陛下自己捣鼓出来的,而且十五年如一日,从未丧失过热情。
陛下和武宗一样喜欢养点动物,不太一样的是,陛下更注重家禽,而不是猛兽,主要是为了增加百姓餐桌的多样性。
渡渡鸟、海外舶来的猪羊马,陛下都喜欢,农作物育种是育种,家禽牲畜育种也是育种。
张居正眼睛微眯的说道:“用工匠代替乡贤缙绅,看起来不错,但很难做到,所以,我坚持认为,不应该彻底取消部分乡贤缙绅的司法、赋税优待。”
“毕竟陛下、朝廷也需要一个替罪羊。”
“元辅,你等一下!”王崇古大惊失色,伸出手来,惊骇无比的说道:“你说陛下需要什么?”
张居正看着王崇古非常肯定的说道:“替罪羊,总不能什么都是陛下的错吧。”
“老百姓心里的火儿,需要泄愤的,这些乡贤缙绅,需要的时候,砍掉平息民愤。”
在场大臣倒吸一口冷气!
张居正如此坚决阻止取消乡贤缙绅的司法赋税优待,居然是这个目的!完完全全是为了给皇帝的稳定统治铺路。
张居正做了这个首辅之后,所有事情的动机,都为了这一目标在努力。
“万历维新以来,日新月异,有些人富的很,有些人还是那么穷,人嘛,不患寡患不均,矛盾在变多、在变得复杂。”
“大明在反对大明,大明也在撕裂,借他们人头一用,正好弥合矛盾了。”
“矛盾闹大了就杀点人,百姓一看,人也死了,也算是出了口恶气。”
张居正继续说道:“我反对取消乡贤缙绅的司法、赋税优待,但我赞同王次辅的罪加三等,给了优待,承担责任,这很合理。”
“稽税院摊子已经铺开了,看似是稽税,当然也真的在稽税,但这些稽税缇骑,是陛下的耳目之臣,哪里发生了乱子,可以告诉陛下发生了什么,三相印证,方便陛下做出判断。”
如果地方大员能把文武御史稽税缇骑全部搞定,把地方块块弄成了一言堂,水泼不进滴水不漏,立刻带兵平叛即可,已经不是行政力量可以纠错的范围了。
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文华殿、文渊阁都是国朝公器所在,这些话,无论如何都不能讲出来。
但是在全楚会馆文昌阁,就没问题了,张居正把自己反对的理由和自己的想法说的非常明白。
王崇古思索再三,开口说道:“元辅啊,刚才咱们就是因为公事意见相悖,吵两句,也正常,都是为了陛下效力,都是为了国朝再兴,公事归公事,可说好了,咱可不能因为公事有了私怨,这个对吧。”
“是,我刚才声音是大了点,这不是人老了,耳朵背吗?”
张居正狠毒吗?王崇古以为不是,张居正这不是狠,他根本就是无情!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无情,为了维系国朝统治,不择手段的无情。
张居正一生的功过荣辱都寄托在了皇帝的身上,他走后,陛下决不能输。
“无碍无碍,那么,就这样,不取消优待,只罪加三等如何?”张居正看了一圈,询问道。
遵纪守法不犯错,乡贤缙绅依旧是乡贤,该有的待遇依旧有,但不肯遵纪守法,闹出乱子来,那就是杀头。
“雷霆雨露皆为君恩!”王崇古立刻说道:“我没意见。”
王崇古已经彻底搞明白了,张居正要用恩情叙事,彻底稳固皇权,采用恩本位叙事,重塑皇权权威。
虽然依旧无法抵挡大明必亡的大势所趋,但足够了,能留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繁荣昌盛的日子,那已经是祖宗保佑了。
就像是人不能长生不老,朝代哪有万世永固。
“北镇抚司稽税院今日已经移交了东交民巷监狱,第一个会计犯,值得注意的是,是从理工院毕业的会计。”王国光说起了东交民巷监狱的情况。
平素非常沉默的汪道昆,满是疑惑的说道:“大司徒,这东交民巷监狱,不是刚有了规划,这工部还没出图纸,这就有案犯了?”
“有点太快了。”
“户部缺账房先生,先随便对付着用,还能让他们跑了不成?”王国光笑着说道。
http://www.minguoqiren.la/xs/85015/365988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