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科举(2)
民国奇人小说小说推荐阅读:讨逆、封侯、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我的谍战岁月、朕就是亡国之君、攻掠天下、唐人的餐桌、唐骑、我的公公叫康熙、再世为皇秦云萧淑妃、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北宋大相公、我的亮剑生涯
“大唐皇帝令:福德二年秋季科举大考,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为主考官,礼部尚书范履冰为副考官,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宦官宣读诏书。
“臣奉诏!”
韦待价和范履冰领旨,宦官将鱼符交给二人,从即刻起他们就是正式的正副考官,这次考试就选在国子监进行。
为了防止考题泄露,李璟下令让左扬鹰卫大将军李多祚,率领左扬鹰卫将士将国子监围起来,所有考生进入国子监,不得跟外人接触。
至于这次出题的考官,早就在出完题后,被送进国子监隔离开来,任何人不得探视,直到科举结束为止。
科举考试当天,来自各地考生来到国子监,在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接受门口禁军的检查,看看有没有夹带私藏。
除了允许带进去的笔墨,以及吃食外,其他一律不准带进去。
在考试的这段时间里,考生都要待在里面不能出来,在里面没有水给你洗澡,也不会提供食物,睡觉就在给你的考试位置上睡。
通过检查的考生,才能领到号码牌,进入考场找到自己考试的位置。
科举考题从摄政王府出发,由王府侍卫护送到考场,也就是贡院。
这次科举的题目,是从吏部和礼部出的考题中,各抽选一部分出来混合在一起的。
为了防止有人作弊,李璟下令这次科考采用糊名的方式进行,将试卷上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
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考生完全可以在卷子上做标记、写暗语等方式,提醒阅卷者自己的身份,依旧存在着徇私舞弊的现象。
应对科场舞弊,北宋想出了新的方法,那就是推行誊录法,派专人将考生的试卷全部誊抄过录一遍。
阅卷者只能看到誊抄过后的试卷,有效杜绝了通过字迹、暗语等给人情分的可能,但也不是说就没有办法舞弊。
有身份背景的人,手眼通天的人,可以收买阅卷管,自然也能收买誊录的人,让誊录的人在上面做点手脚,还能做到的。
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糊名法加誊录法,是现在最好的防止作弊手段。
誊录人选李璟也想好了,就选弘文馆,以及东宫崇贤馆的学生来誊录试卷。
等所有考生入场,关闭考场大门后,科举正式开始,主考官和副考官一起,解封被密封的考题,向所有学子出示考题,考生根据考题,以及要求作答。
在大唐,科举分为两种,分别是常科和制科,每年都举行考试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的考试称制科,都是通过考试为朝廷选拔人才。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受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大唐要求很高,后来逐渐废除。
废除后,凡是乡试考中的皆称秀才,到了明清时期,用来称呼读书人、书生为秀才。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大唐常科的主要科目。
高宗皇帝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大唐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大唐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
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李璟对明经科进行了改革,不再是将经书任意揭下一页,不再让考生填充,墨义也不再是对经文字句作简单的笔试,而是要求考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并且,李璟还在选出来的经文字句,提出一些问题,让考生根据经文来作答等等。
毕竟,这是为大唐选择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人才,如果只会死读书,还怎么能协助皇帝治理天下?
包拯坐在属于他的号舍,又俗称考棚。
每个号舍有1.5平米的空间,两边都是砖墙,防止考生相互偷窥,号舍内的两边的砖墙上离地47厘米高和78厘米高的地方。
分别留了一道砖托,用于搁号板用,号板由两块木板组成,如果将这两块号板都放在下面那一道砖托里面,合起来能够铺满号舍,就变成了一张床。
如果考生需要答题写字,就将靠外面的号板挪到上面的砖托上,里面的号板不动,这样就组成了一套桌椅。
考生在这里考试一共分为三场,每场考三天,考生要在这里待上九天六夜的时间。
考生纷纷找到自己的号舍入座,这时两个八品官员,带着几个侍从,巡视过来。
他们分别来自礼部和吏部,他们是来向大家宣读考场纪律的。
今年不同往日,考场的规矩做了一定的变动,不再是之前的考场规则。
为了让考生有更好的考试环境,李璟让吏部和礼部组成巡视组,时刻巡视考场情况,同时,考生要是有什么突发情况,也可以向巡视的官员上诉。
比如身体不舒服,需要医治,或者卷面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上反应。
http://www.minguoqiren.la/xs/83386/298478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
宦官宣读诏书。
“臣奉诏!”
韦待价和范履冰领旨,宦官将鱼符交给二人,从即刻起他们就是正式的正副考官,这次考试就选在国子监进行。
为了防止考题泄露,李璟下令让左扬鹰卫大将军李多祚,率领左扬鹰卫将士将国子监围起来,所有考生进入国子监,不得跟外人接触。
至于这次出题的考官,早就在出完题后,被送进国子监隔离开来,任何人不得探视,直到科举结束为止。
科举考试当天,来自各地考生来到国子监,在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接受门口禁军的检查,看看有没有夹带私藏。
除了允许带进去的笔墨,以及吃食外,其他一律不准带进去。
在考试的这段时间里,考生都要待在里面不能出来,在里面没有水给你洗澡,也不会提供食物,睡觉就在给你的考试位置上睡。
通过检查的考生,才能领到号码牌,进入考场找到自己考试的位置。
科举考题从摄政王府出发,由王府侍卫护送到考场,也就是贡院。
这次科举的题目,是从吏部和礼部出的考题中,各抽选一部分出来混合在一起的。
为了防止有人作弊,李璟下令这次科考采用糊名的方式进行,将试卷上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
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考生完全可以在卷子上做标记、写暗语等方式,提醒阅卷者自己的身份,依旧存在着徇私舞弊的现象。
应对科场舞弊,北宋想出了新的方法,那就是推行誊录法,派专人将考生的试卷全部誊抄过录一遍。
阅卷者只能看到誊抄过后的试卷,有效杜绝了通过字迹、暗语等给人情分的可能,但也不是说就没有办法舞弊。
有身份背景的人,手眼通天的人,可以收买阅卷管,自然也能收买誊录的人,让誊录的人在上面做点手脚,还能做到的。
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糊名法加誊录法,是现在最好的防止作弊手段。
誊录人选李璟也想好了,就选弘文馆,以及东宫崇贤馆的学生来誊录试卷。
等所有考生入场,关闭考场大门后,科举正式开始,主考官和副考官一起,解封被密封的考题,向所有学子出示考题,考生根据考题,以及要求作答。
在大唐,科举分为两种,分别是常科和制科,每年都举行考试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的考试称制科,都是通过考试为朝廷选拔人才。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受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大唐要求很高,后来逐渐废除。
废除后,凡是乡试考中的皆称秀才,到了明清时期,用来称呼读书人、书生为秀才。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大唐常科的主要科目。
高宗皇帝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大唐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大唐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
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李璟对明经科进行了改革,不再是将经书任意揭下一页,不再让考生填充,墨义也不再是对经文字句作简单的笔试,而是要求考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并且,李璟还在选出来的经文字句,提出一些问题,让考生根据经文来作答等等。
毕竟,这是为大唐选择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人才,如果只会死读书,还怎么能协助皇帝治理天下?
包拯坐在属于他的号舍,又俗称考棚。
每个号舍有1.5平米的空间,两边都是砖墙,防止考生相互偷窥,号舍内的两边的砖墙上离地47厘米高和78厘米高的地方。
分别留了一道砖托,用于搁号板用,号板由两块木板组成,如果将这两块号板都放在下面那一道砖托里面,合起来能够铺满号舍,就变成了一张床。
如果考生需要答题写字,就将靠外面的号板挪到上面的砖托上,里面的号板不动,这样就组成了一套桌椅。
考生在这里考试一共分为三场,每场考三天,考生要在这里待上九天六夜的时间。
考生纷纷找到自己的号舍入座,这时两个八品官员,带着几个侍从,巡视过来。
他们分别来自礼部和吏部,他们是来向大家宣读考场纪律的。
今年不同往日,考场的规矩做了一定的变动,不再是之前的考场规则。
为了让考生有更好的考试环境,李璟让吏部和礼部组成巡视组,时刻巡视考场情况,同时,考生要是有什么突发情况,也可以向巡视的官员上诉。
比如身体不舒服,需要医治,或者卷面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上反应。
http://www.minguoqiren.la/xs/83386/298478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