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修边墙
民国奇人小说小说推荐阅读:讨逆、封侯、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我的谍战岁月、朕就是亡国之君、攻掠天下、唐人的餐桌、唐骑、我的公公叫康熙、再世为皇秦云萧淑妃、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北宋大相公、我的亮剑生涯
兵部的调令,最先接到的自然是近在咫尺的蓟镇。
在军令还在通过驿道快马送往淮安的时候,戚继光已经在三屯营总兵府看到了兵部的公文。
公文内容很简单,并没有说明辽东的局势,而是只要求他尽快组建一支万人规模的兵马,等待兵部下一步的命令。
万人兵马,这个字眼很是敏感,因为此前他在和魏广德、谭纶讨论时就已经提到过,是准备用在辽东战场上的。
只不过,让戚继光惊讶的是,兵部的命令,貌似提前了小半年时间。
按照当时的说法,应该要等到五、六月间才会进行准备,所以他这段时间还在按部就班训练新编练的辎重营。
虽然不知底细,但戚继光还是敏感的发觉,应该是辽东那边出了变故。
不过这些貌似和他关系不大,他现在要做的,自然是考虑如何编制这支人马。
一个马营和一个步营是一定要带上的,这就占了约六千人,剩余四千他打算全部带上车营。
只不过按照之前的计划,应该是一个车营加一个辎重营,兵力刚好四千多一些。
但是辎重营刚刚组建完成,训练并未结束,即便有从车营抽调的老兵为骨架,要训练出来也需要小半年时间。
所以,戚继光在短暂考虑后,就决定此次北上的全部抽调车营和辎重营中的老兵,毕竟都是完成训练的,只是把偏厢车换成大车。
大车不足的部份,才带着偏厢车凑数。
虽然兵部和蓟辽总督那边给了便利,可毕竟打造大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各处采买木料,召集工匠用心打造,也是需要花时间的。
戚继光手下的兵,可不会装备制作粗糙的装备上战场。
三屯营蓟镇大军开始紧张的抽选和编练,而兵部的调令经过数日的奔波也到了淮安,到了王宗沐手中。
原本打算让俞大猷的水师携带此次三十万石漕粮去天津,可是看到兵部文书,王宗沐就知道,此次还是得抽调漕船出海。
俞大猷的水师船队要运载戚继光手下万人规模的蓟镇军北上辽东,那他就得好好计算下,需要抽调多少漕船跟随。
俞大猷的船队本身的运载量加上漕船,原计划通过海路运送三十万石漕粮,现今却要转运盖州,还有那支兵马,所需的海船数量就极其庞大了。
想到有万人兵马需要运输,还有那么多漕粮,王宗沐不免产生了更大胆的想法。
现今大量漕船拥挤在淮安一带,等待黄河上游凌汛过境,从中选出上好的漕船出海不是大事儿,关键他还在考虑是不是增大海运漕粮的运量。
是的,他打算一次凑足五十万石漕粮运往天津,到港后卸下二十万石漕粮,带着三十万石漕粮和蓟镇军马前往盖州。
二十万石漕粮所需战船当然是不够运输蓟镇的万人军团的,可先运送全部兵马和部分漕粮过去。
剩下的漕粮,就先卸在天津,船队跑两趟天津和盖州的线路就是了。
要知道,天津到盖州行船,来回也不过三五日,就算加上装货的时间,也就是多出一两日而已。
前后不过十日,王宗沐认为,戚继光的兵马应该是等得起的。
是的,虽然他接到的公文里也没有辽东战报的消息,可王宗沐还是多少猜的辽东那边怕是有战事发生,否则很难理解为何要从蓟镇调兵北上。
自从隆庆年间,大同和议签订后,大明北方最大的威胁蒙古人已经基本消除,这两年北部九边战事都已经稍缓。
虽然去岁听说曾有蒙古人进犯过蓟镇,但是被戚继光率兵打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首领都被抓住了。
之后,蓟镇外的蒙古人就彻底老实了,不敢再捋虎须。
现在大明还有战事的地方,除了西南土司时不时有暴乱外,也就只剩下辽东。
辽东东北有女真部族,西面是蒙古土蛮部。
土蛮部只是名义上归顺俺答汗,但实际行事却是我行我素,根本就不受俺答汗的命令。
“辽东,难道朝廷是要对女真人动手了?”
王宗沐嘴里念叨一句。
读书人自然知道成化犁廷的典故,知道当时女真部族不服王化作乱,最后朝廷震怒,调集大军进行剿灭,之后女真人就安稳了百年。
想想也是,已经过去一百年了,当时被削弱的女真部族应该又重新壮大起来了,也难怪这两年辽东折了好几位总兵将官在那里。
想到这里,王宗沐当即打算此次选船之事就不假手他人,他要亲自去做这件事儿,还要对漕军言明其中厉害。
涉及到朝廷的军国大事,任何人敢造次和谋反无异,必然要施以极刑。
他也是担心当初那事儿再次发生,先警告一番,免得说是不教而诛。
想到这里,王宗沐当即派人紧急通知漕运总兵到总督衙门来说话,晓以利害。
戚继光和王宗沐都开始做着准备,而还在海上漂着的俞大猷当然不知道,等他到达淮安后,原本的运粮任务会变得复杂起来,即将承担起向辽东运兵的重任。
辽东巡抚衙门,张学颜此时也收到京城兵部的文书,让他尽快联系女真诸部首领言明朝廷的态度。
看完公文,张学颜就觉得手脚发凉。
他知道,这份文书其实就是对他之前那份奏疏的一个反应。
因为对李成梁不满,所以他有心拖延边墙之事。
但是看到这份文书他就知道,朝廷不仅没有因为这次战败打起退堂鼓,反而把发动的时间提前了。
可见,朝中主战派显然是占着绝对上风。
张学颜不免有些心悸,他以为朝中诸公未必有多少人支持对外用兵的。
即便当初知道是首辅大人对于开疆拓土很有兴趣,可以为看到此次几千人的伤亡,大抵也心生惧意了。
要知道,文官大多不喜欢麻烦,并不愿意获取所谓的军功。
他们还是更在意自己的清名,所以他才会上奏请求暂缓建宽甸六堡之事,就是想着得到朝中大人们的支持,最好放弃此事。
自然,辽东就安稳了。
放下手中公文,张学颜思索片刻便叫来师爷,让他你自己的名义拟写多份请柬,自然是要给女真诸部的首领送去,请他们到辽阳来一叙。
“请柬发给栋鄂部王兀堂,海西女真哈达部王台,叶赫部清佳砮和杨吉砮”
张学颜把王杲周边的女真部族首领都清点了一遍,全部都安排人送去请柬,邀请他们到辽阳来说话。
依旧是那么回事,心中怎么想是一回事儿,朝廷已经下了命令,自然就只能执行,还要做好。
“东翁,女真族中还有许多大小山寨的首领,要不要.”
那师爷已经看了兵部下发的公文,于是小心问道。
此时的女真,其实基本是按照城寨划分势力。
一般来说,一个城寨就是由一个首领统领。
比如王杲部将来力红,他就有一座红力寨,说起来也算女真部的一个首领。
不过他是依附于王杲,所以势力被并入王杲部中。
而王杲之所以成为建州女真中实力最大的一股,就是因为他掌握的不止一座古勒城,其他还有红力寨,沙济城等大小城寨数座。
而王兀堂的情况也是类似,只不过掌管的城寨和人口不如王杲部。
“那些首领就算了,都不知道有没有投靠谁,而且数量那么多。”
张学颜听了师爷的话,当即摇头。
好的山寨,大多都选择依附在部族里最强大的首领羽翼之下,否则早就被人攻打吞并了。
剩下的,如果能够算作独立的势力,往往要么实力不强,要么就是地势偏远,没什么发展壮大的机会。
对于这样的部族,张学颜自然不会去拉拢。
当年大明接受女真部投诚,可是发出去不少官职令牌的。
可以说,女真南下的部族首领,多多少少都受到大明朝廷的封赐。
之后女真内部的吞并,许多小首领被人夺走了势力。
而他们逃出去的家人,只要带着大明当初赏赐的印信,拉拢一些流散的女真族人,就可以选个地方安居下来,重新形成新的女真城寨。
这些流散的女真,也被成为野女真。
实际上,当初女真部南下,还有数量不少的女真族人不愿离开故乡,继续在北方生活。
女真部族一盘散沙,其实还真没说错,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甚至比草原还要混乱。
张学颜开始为围剿王杲进行朝廷的外交准备,而李成梁见到兵部公文后,心里却多少有些不痛快。
是的,本来要对王杲部动手,他还是很支持的,可看到朝廷居然要调蓟镇大军前来助战,心情能好才怪。
本来他做为辽东总兵官,打仗的事儿他就做主了,功劳簿也是由他上报,可以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现在要来个戚继光,抢功劳不说,这功劳簿可就由不得他了。
虽然心有不满,可李成梁也知道,这或许就是朝廷的决定,他是没办法改变什么的。
“来人。”
李成梁默默看完兵部公文,随后放在书案上,叫来随军书吏书写军令。
“调广宁三卫进驻沈阳北造化、道义,归属副总兵杨腾节制。
令游击王惟屏、参将曹簠率军驻守马根单、大冲,防备女真诸部东进,支援王杲部。
定辽五卫抽调精锐,护送辎重进入孤山堡。”
发完将令,让随军书吏开始书写军令,他就在一边默默思考该如何应对蓟镇军的到来。
其实,此时的李成梁荷包很干瘪。
虽然朝廷现在优先拨付辽东军饷,可毕竟经过层层漂没,到他手里本就不多。
而他除了自己享用外,还要养着三千家丁队伍,开销可是很大的。
兴建宽甸六堡,对于李成梁来说可谓很重要的一件事儿,名义上为朝廷开疆拓土,赢得功绩,同时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利益。
只有战争,才能让朝廷向辽东拨付更多的银钱。
钱多了,他养家丁也就不用那么捉襟见肘。
同时,有了宽甸六堡,定辽右卫的辖区就可高枕无忧,其背后的辽河平原也就稳如泰山了。
这样,他的主要视线就可以集中到沈阳,从这里出兵,往东可以直接杀入建州女真地盘,向西则是直入辽西草原,可以直面土蛮部,再不用被蒙古人和女真人来回拉扯。
打仗,耗的是朝廷的银子,而收获的不止是功劳,还有无数战利品可以装满他的荷包。
本来,在他的盘算中,打王杲没必要一棍子打死,他手下那么多城寨,一年扫两三个最富裕的城寨即可。
只要朝廷下令让他剿灭王杲,有的是法子慢慢磨死他,还能把王杲部所有的财富拿到手。
可是蓟镇军的到来,他之前的打算明显就行不通了。
今年,看样子王杲都不一定能活过去,那么就只能开始逐渐针对王兀堂以及其他女真部族了。
总之,在李成梁心中,当然是不能让辽东安稳的,必须在消灭王杲部后,再从女真部族中寻找一个新的势力集团,替代王杲的作用。
这样,辽东才能源源不断从京师获得钱粮。
还得抽时间扫荡草原了,灭掉女真王杲部,想来未来两年女真部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有王杲前车之鉴,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人效仿。
这段时间,还就只能西进草原,拿土蛮部刷功劳了。
谁能想到,看似一场国战,但在涉及到其中利益的将官心中,态度可谓迥然不同。
魏广德这边,结束了三日休沐,早已经回到内阁办差。
不过今日,他正对手里一份奏疏皱眉。
这是户部、工部和兵部联合上奏,拟拨银二十六万二千六百六十八余两修大同边墙,分作五年支给,每年发五万两,最后一年发六万二千六百六十八余两。
如果这份奏疏是在几年前出现,魏广德或许会毫不犹豫的就批了,可是在大同和议执行以后,还在修边墙,魏广德就觉得是否有些浪费。
他正在考虑让兵部重新编练边军,提高边军战力,这边就把大笔银子投到修边墙中,这边墙修来干嘛?
就为了将来子孙后代能看到巍峨壮丽的明长城吗?
为何明朝会用边墙和长城称呼后世人眼中的“万里长城”,其实是因为此时的所谓“明长城”和后世人眼中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形象。
后世人看到的长城是经过包砖的城墙,而此时大部分长城却是夯土,外面并未包砖,只有蓟镇等少数长城段这样建造,其实就是一段土墙。(本章完)
http://www.minguoqiren.la/xs/66760/332296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
在军令还在通过驿道快马送往淮安的时候,戚继光已经在三屯营总兵府看到了兵部的公文。
公文内容很简单,并没有说明辽东的局势,而是只要求他尽快组建一支万人规模的兵马,等待兵部下一步的命令。
万人兵马,这个字眼很是敏感,因为此前他在和魏广德、谭纶讨论时就已经提到过,是准备用在辽东战场上的。
只不过,让戚继光惊讶的是,兵部的命令,貌似提前了小半年时间。
按照当时的说法,应该要等到五、六月间才会进行准备,所以他这段时间还在按部就班训练新编练的辎重营。
虽然不知底细,但戚继光还是敏感的发觉,应该是辽东那边出了变故。
不过这些貌似和他关系不大,他现在要做的,自然是考虑如何编制这支人马。
一个马营和一个步营是一定要带上的,这就占了约六千人,剩余四千他打算全部带上车营。
只不过按照之前的计划,应该是一个车营加一个辎重营,兵力刚好四千多一些。
但是辎重营刚刚组建完成,训练并未结束,即便有从车营抽调的老兵为骨架,要训练出来也需要小半年时间。
所以,戚继光在短暂考虑后,就决定此次北上的全部抽调车营和辎重营中的老兵,毕竟都是完成训练的,只是把偏厢车换成大车。
大车不足的部份,才带着偏厢车凑数。
虽然兵部和蓟辽总督那边给了便利,可毕竟打造大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各处采买木料,召集工匠用心打造,也是需要花时间的。
戚继光手下的兵,可不会装备制作粗糙的装备上战场。
三屯营蓟镇大军开始紧张的抽选和编练,而兵部的调令经过数日的奔波也到了淮安,到了王宗沐手中。
原本打算让俞大猷的水师携带此次三十万石漕粮去天津,可是看到兵部文书,王宗沐就知道,此次还是得抽调漕船出海。
俞大猷的水师船队要运载戚继光手下万人规模的蓟镇军北上辽东,那他就得好好计算下,需要抽调多少漕船跟随。
俞大猷的船队本身的运载量加上漕船,原计划通过海路运送三十万石漕粮,现今却要转运盖州,还有那支兵马,所需的海船数量就极其庞大了。
想到有万人兵马需要运输,还有那么多漕粮,王宗沐不免产生了更大胆的想法。
现今大量漕船拥挤在淮安一带,等待黄河上游凌汛过境,从中选出上好的漕船出海不是大事儿,关键他还在考虑是不是增大海运漕粮的运量。
是的,他打算一次凑足五十万石漕粮运往天津,到港后卸下二十万石漕粮,带着三十万石漕粮和蓟镇军马前往盖州。
二十万石漕粮所需战船当然是不够运输蓟镇的万人军团的,可先运送全部兵马和部分漕粮过去。
剩下的漕粮,就先卸在天津,船队跑两趟天津和盖州的线路就是了。
要知道,天津到盖州行船,来回也不过三五日,就算加上装货的时间,也就是多出一两日而已。
前后不过十日,王宗沐认为,戚继光的兵马应该是等得起的。
是的,虽然他接到的公文里也没有辽东战报的消息,可王宗沐还是多少猜的辽东那边怕是有战事发生,否则很难理解为何要从蓟镇调兵北上。
自从隆庆年间,大同和议签订后,大明北方最大的威胁蒙古人已经基本消除,这两年北部九边战事都已经稍缓。
虽然去岁听说曾有蒙古人进犯过蓟镇,但是被戚继光率兵打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首领都被抓住了。
之后,蓟镇外的蒙古人就彻底老实了,不敢再捋虎须。
现在大明还有战事的地方,除了西南土司时不时有暴乱外,也就只剩下辽东。
辽东东北有女真部族,西面是蒙古土蛮部。
土蛮部只是名义上归顺俺答汗,但实际行事却是我行我素,根本就不受俺答汗的命令。
“辽东,难道朝廷是要对女真人动手了?”
王宗沐嘴里念叨一句。
读书人自然知道成化犁廷的典故,知道当时女真部族不服王化作乱,最后朝廷震怒,调集大军进行剿灭,之后女真人就安稳了百年。
想想也是,已经过去一百年了,当时被削弱的女真部族应该又重新壮大起来了,也难怪这两年辽东折了好几位总兵将官在那里。
想到这里,王宗沐当即打算此次选船之事就不假手他人,他要亲自去做这件事儿,还要对漕军言明其中厉害。
涉及到朝廷的军国大事,任何人敢造次和谋反无异,必然要施以极刑。
他也是担心当初那事儿再次发生,先警告一番,免得说是不教而诛。
想到这里,王宗沐当即派人紧急通知漕运总兵到总督衙门来说话,晓以利害。
戚继光和王宗沐都开始做着准备,而还在海上漂着的俞大猷当然不知道,等他到达淮安后,原本的运粮任务会变得复杂起来,即将承担起向辽东运兵的重任。
辽东巡抚衙门,张学颜此时也收到京城兵部的文书,让他尽快联系女真诸部首领言明朝廷的态度。
看完公文,张学颜就觉得手脚发凉。
他知道,这份文书其实就是对他之前那份奏疏的一个反应。
因为对李成梁不满,所以他有心拖延边墙之事。
但是看到这份文书他就知道,朝廷不仅没有因为这次战败打起退堂鼓,反而把发动的时间提前了。
可见,朝中主战派显然是占着绝对上风。
张学颜不免有些心悸,他以为朝中诸公未必有多少人支持对外用兵的。
即便当初知道是首辅大人对于开疆拓土很有兴趣,可以为看到此次几千人的伤亡,大抵也心生惧意了。
要知道,文官大多不喜欢麻烦,并不愿意获取所谓的军功。
他们还是更在意自己的清名,所以他才会上奏请求暂缓建宽甸六堡之事,就是想着得到朝中大人们的支持,最好放弃此事。
自然,辽东就安稳了。
放下手中公文,张学颜思索片刻便叫来师爷,让他你自己的名义拟写多份请柬,自然是要给女真诸部的首领送去,请他们到辽阳来一叙。
“请柬发给栋鄂部王兀堂,海西女真哈达部王台,叶赫部清佳砮和杨吉砮”
张学颜把王杲周边的女真部族首领都清点了一遍,全部都安排人送去请柬,邀请他们到辽阳来说话。
依旧是那么回事,心中怎么想是一回事儿,朝廷已经下了命令,自然就只能执行,还要做好。
“东翁,女真族中还有许多大小山寨的首领,要不要.”
那师爷已经看了兵部下发的公文,于是小心问道。
此时的女真,其实基本是按照城寨划分势力。
一般来说,一个城寨就是由一个首领统领。
比如王杲部将来力红,他就有一座红力寨,说起来也算女真部的一个首领。
不过他是依附于王杲,所以势力被并入王杲部中。
而王杲之所以成为建州女真中实力最大的一股,就是因为他掌握的不止一座古勒城,其他还有红力寨,沙济城等大小城寨数座。
而王兀堂的情况也是类似,只不过掌管的城寨和人口不如王杲部。
“那些首领就算了,都不知道有没有投靠谁,而且数量那么多。”
张学颜听了师爷的话,当即摇头。
好的山寨,大多都选择依附在部族里最强大的首领羽翼之下,否则早就被人攻打吞并了。
剩下的,如果能够算作独立的势力,往往要么实力不强,要么就是地势偏远,没什么发展壮大的机会。
对于这样的部族,张学颜自然不会去拉拢。
当年大明接受女真部投诚,可是发出去不少官职令牌的。
可以说,女真南下的部族首领,多多少少都受到大明朝廷的封赐。
之后女真内部的吞并,许多小首领被人夺走了势力。
而他们逃出去的家人,只要带着大明当初赏赐的印信,拉拢一些流散的女真族人,就可以选个地方安居下来,重新形成新的女真城寨。
这些流散的女真,也被成为野女真。
实际上,当初女真部南下,还有数量不少的女真族人不愿离开故乡,继续在北方生活。
女真部族一盘散沙,其实还真没说错,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甚至比草原还要混乱。
张学颜开始为围剿王杲进行朝廷的外交准备,而李成梁见到兵部公文后,心里却多少有些不痛快。
是的,本来要对王杲部动手,他还是很支持的,可看到朝廷居然要调蓟镇大军前来助战,心情能好才怪。
本来他做为辽东总兵官,打仗的事儿他就做主了,功劳簿也是由他上报,可以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现在要来个戚继光,抢功劳不说,这功劳簿可就由不得他了。
虽然心有不满,可李成梁也知道,这或许就是朝廷的决定,他是没办法改变什么的。
“来人。”
李成梁默默看完兵部公文,随后放在书案上,叫来随军书吏书写军令。
“调广宁三卫进驻沈阳北造化、道义,归属副总兵杨腾节制。
令游击王惟屏、参将曹簠率军驻守马根单、大冲,防备女真诸部东进,支援王杲部。
定辽五卫抽调精锐,护送辎重进入孤山堡。”
发完将令,让随军书吏开始书写军令,他就在一边默默思考该如何应对蓟镇军的到来。
其实,此时的李成梁荷包很干瘪。
虽然朝廷现在优先拨付辽东军饷,可毕竟经过层层漂没,到他手里本就不多。
而他除了自己享用外,还要养着三千家丁队伍,开销可是很大的。
兴建宽甸六堡,对于李成梁来说可谓很重要的一件事儿,名义上为朝廷开疆拓土,赢得功绩,同时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利益。
只有战争,才能让朝廷向辽东拨付更多的银钱。
钱多了,他养家丁也就不用那么捉襟见肘。
同时,有了宽甸六堡,定辽右卫的辖区就可高枕无忧,其背后的辽河平原也就稳如泰山了。
这样,他的主要视线就可以集中到沈阳,从这里出兵,往东可以直接杀入建州女真地盘,向西则是直入辽西草原,可以直面土蛮部,再不用被蒙古人和女真人来回拉扯。
打仗,耗的是朝廷的银子,而收获的不止是功劳,还有无数战利品可以装满他的荷包。
本来,在他的盘算中,打王杲没必要一棍子打死,他手下那么多城寨,一年扫两三个最富裕的城寨即可。
只要朝廷下令让他剿灭王杲,有的是法子慢慢磨死他,还能把王杲部所有的财富拿到手。
可是蓟镇军的到来,他之前的打算明显就行不通了。
今年,看样子王杲都不一定能活过去,那么就只能开始逐渐针对王兀堂以及其他女真部族了。
总之,在李成梁心中,当然是不能让辽东安稳的,必须在消灭王杲部后,再从女真部族中寻找一个新的势力集团,替代王杲的作用。
这样,辽东才能源源不断从京师获得钱粮。
还得抽时间扫荡草原了,灭掉女真王杲部,想来未来两年女真部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有王杲前车之鉴,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人效仿。
这段时间,还就只能西进草原,拿土蛮部刷功劳了。
谁能想到,看似一场国战,但在涉及到其中利益的将官心中,态度可谓迥然不同。
魏广德这边,结束了三日休沐,早已经回到内阁办差。
不过今日,他正对手里一份奏疏皱眉。
这是户部、工部和兵部联合上奏,拟拨银二十六万二千六百六十八余两修大同边墙,分作五年支给,每年发五万两,最后一年发六万二千六百六十八余两。
如果这份奏疏是在几年前出现,魏广德或许会毫不犹豫的就批了,可是在大同和议执行以后,还在修边墙,魏广德就觉得是否有些浪费。
他正在考虑让兵部重新编练边军,提高边军战力,这边就把大笔银子投到修边墙中,这边墙修来干嘛?
就为了将来子孙后代能看到巍峨壮丽的明长城吗?
为何明朝会用边墙和长城称呼后世人眼中的“万里长城”,其实是因为此时的所谓“明长城”和后世人眼中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形象。
后世人看到的长城是经过包砖的城墙,而此时大部分长城却是夯土,外面并未包砖,只有蓟镇等少数长城段这样建造,其实就是一段土墙。(本章完)
http://www.minguoqiren.la/xs/66760/332296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