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烟花架
民国奇人小说小说推荐阅读:讨逆、封侯、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我的谍战岁月、朕就是亡国之君、攻掠天下、唐人的餐桌、唐骑、我的公公叫康熙、再世为皇秦云萧淑妃、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北宋大相公、我的亮剑生涯
“朕闻虏入已久恃,各边小有备,贼稍知畏,可于诸城堡遍给火器以御之,仍坚守勿战,以仰奉上天保右之意。”
兵部,杨博在值房看着宫里送来嘉靖皇帝的条子,也在默默思索此事。
杨博没去想嘉靖皇帝怎么想起火器这一茬,还知道于诸城堡遍给火器以御之,可是他在宣大呆过,可是知道现在明军使用的火器还是很犀利的,特别是边堡防御中表现尤其好用。
火器使用,不担心弓手疲乏,射出箭失绵软无力,可以持续作战,只要有充足的药石。
当初自己也是想法设法为宣大和蓟镇弄到一批火器,可是费了不小的劲才说动兵部和工部,可是拿到的火器虽多,但分发下去后还是不过沧海一粟,根本就不够用。
到了京城入驻兵部,他也才知道其中详情。
一是朝廷没钱,无力大规模制造火器,二就是之前自己遇到的情况,需要用钱从工部把火器换出来。
说来好笑,从紧张的朝廷开支中拨出来银钱打造的东西,朝廷要用还要给人送银子。
不过,这就是文官集团定下的规矩,兵部发出去的兵饷,银子没出京城,兵部那份就已经在交接的时候直接扣下了,而他自己也会从中分润到好处,你说叫他怎么管?
嘉靖皇帝给出的条子,虽然比较保守,可也是目前一个稳妥的做法。
边堡只要坚持防御姿态,鞑子就很难从边境抢掠中得到收获。
边堡在,鞑子也不敢绕道大举深入内地,毕竟后路还在明军手中。
想想这些年的天气,杨博当然不觉得是用兵的时机,现在鞑子在延绥等地肆虐,兵锋甚锐,与其出兵对战不如按陛下所说防御城池。
想来,边镇军将怕也是这么想的。
想到此,杨博提笔在桉上宣纸上开始写起奏疏。
“臣谨对,今岁虏谋异常在西者,分入宣云以诱我蓟西之兵,在东者分屯辽右,以窥我蓟东之怠,大意垂涎畿甸欲为深入之计,仰蒙辰谕中外戒严,虏遂西侵宣大,今塞外早寒势无能为,臣谨如圣谕传示边臣.....”
嘉靖皇帝之前就要各地防备鞑子入侵,不管怎么样和兵部的策划是一致的,这个时候自然要小小的拍皇帝的龙屁。
之后,自然是顺着说陛下英明,火器对于边堡防御有力云云。
不过,杨博想的可不是要一点点火器,而是详细叙述目前九边火器的分配。
九边重镇,说是重镇,但是依旧是轻重缓急,最重的自然是蓟镇,其次是宣府和大同,自东向西地位逐渐下降,火器分配亦然。
杨博自然想要陛下能够给九边定下一批火器,如果能确定数量就更好了。
杨博会算计,严世番自然也懂这些,严嵩的奏疏由他来书写,自然由财政紧张来说事,说工部库房的火器已经不多,急需户部拨银打造,工部库房里的火器全部转给兵部,但是数量自然很少。
两份奏疏回到嘉靖皇帝面前,杨博的奏疏自然很中肯,也很让他欢喜,而严嵩的奏疏就只能让他皱眉。
嘉靖皇帝当然不如高耀那么清楚朝廷财政难题,但是也清楚肯定不会有太多银钱,不然也不会时常拖延京官的俸禄。
不过高耀管钱袋子还是让他很放心的,至少每年的兵饷,户部都会早早的做好规划,其他的用度则是闪转腾挪一番。
兵饷拖不得,一拖就要闹出兵变来,实在让他头疼。
至于其他的,能拖则拖。
现在严嵩的奏疏叫穷,嘉靖皇帝自然相信,朝廷没有多余银钱拨付工部打造火器。
稍微思考后,嘉靖皇帝还是在奏疏后面写道:“然,蓟镇火器,工部亦以时多给之。”
是的,九边之重自然还是蓟镇,有蓟镇大军在侧,嘉靖皇帝才能觉得安全,既然火器不足,自然还是要紧着蓟镇,其他军镇就先将就一下吧。
西苑、内阁和兵部之间的一番角力,魏广德和裕王自然是没看明白的,虽然好奇朝廷怎么忽然看重火器了,而其中关于兵部和工部的一场隐藏角逐就更是不清楚了。
即便是都察院在这时候上奏,兵部尚书杨博在任上三年考满,评语为所司事繁而称职无过,嘉靖皇帝遣中官赍赐羊酒宝钞。
安装最新版。】
兴许是看兵部最近闹得欢实,袁炜有点坐不住了。
很快,钦天监在礼部督导下出大统历,皇帝命颁赐群臣。
礼部奏各省奏今岁乡试录文既已传,谨奏皇帝御览。
是日,寿光阁成,礼部尚书袁炜上奏贺。
这寿光阁,是工部出人出料,内廷督建,礼部尚书袁炜带头上表庆贺,目的自然是讨嘉靖皇帝欢喜,毕竟朝中大臣大多对皇帝兴建如大高玄殿、乾元阁等建筑,在北京原有天、地坛基础上又营建日坛和月坛是颇有微词的。
就最近一月,不光是寿光阁建成,还有清熙殿完工,嘉靖皇帝都是对督造太监元亨等及工部官员大加赏赐。
现在发生礼部尚书带头上表祝贺的事儿,更是让袁炜在朝中声望暴跌。
对于这事儿,裕王也只是在王府里摇摇头,老爹要建的东西,他做儿子的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不过也是把袁炜看轻。
同僚们的不解和贬低,却没有影响袁炜进取之心。
嘉靖四十年十一月甲午,一道上谕从西苑传出。
“敕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袁炜太子太保,改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典机务。”
袁炜入阁了。
在百官惊诧之余,袁炜上表请辞,上优诏不允。
对袁炜入阁,魏广德倒是不吃惊,毕竟陈矩早就给他打了预防针。
不过魏广德还是对袁炜判断局势的准确有些叹为观止。
魏广德知道袁炜年内可能会入阁的消息,可是陈矩从高忠那里听来的。
高忠是谁,嘉靖皇帝身边仅次于黄锦的人物,甚至这个判断或许还是高忠和黄锦一起才分析出来的。
可是袁炜呢?
礼部之前一直蛰伏,突然就是一通操作,然后袁炜就入阁了。
“袁尚书,不,袁阁老还真是......”
消息传到裕王府,魏广德也只是感叹一句。
“礼部尚书又空出来了。”
裕王的关注点显然不在袁炜把握时机的能力上,而是看到了空出来的礼部尚书之位。
袁炜是以户部尚书的官职,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阁,户部尚书这个职衔是空衔,并不影响掌部事的高耀,可实打实礼部尚书位空悬。
显然,裕王又想到了他的高师傅。
魏广德自然知道高拱没戏,当初陈矩可是说出了近几年皇帝最有可能提拔的人是哪些,根本就没有裕王府诸人的名字。
而且,嘉靖皇帝正在着手收回权利,怎么可能让裕王府诸人染指高位。
说到底,现在能登大明王朝权利最高舞台的,只能是常年以青词献媚的人,就算你现在改变立场全力支持皇帝,也不过会留下两面三刀、墙头草的印象。
屋里的人,自然是懂裕王意思的,不过都没说话,一时间气氛为之一冷。
不过裕王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或许还以为大家是觉得很有难度。
不管怎么说,高拱现在的职位只是右侍郎,确实太低,根本无法和礼部、吏部两位左侍郎相比。
而且,裕王也有点意识到,李春芳和严讷似乎比高拱更有竞争力,否则当初一连串的升迁不可能没有高拱的名字。
虽然,左右侍郎其实都是正三品,只是座次排位上有区别。
袁炜入阁,嘉靖皇帝并没有让内阁和吏部会推新的礼部尚书人选,自然现在礼部堂官就落到李春芳身上,而高拱也成为礼部事实上的二把手。
裕王府里没有商量出来什么结果,裕王虽然有些失望,可也知道自己的地位,更不可能入宫去。
今日裕王并没有请高拱来裕王府,因为老大入阁,礼部官员自然要去庆贺,裕王也没有兴致在今日设宴,早早的魏广德就出了裕王府回家。
袁炜那里,他还是要去跑一趟的,不管怎么说都已经是阁老了,还要送些礼物,想想当初在翰林院里的袁炜,魏广德就觉得有些头大。
袁炜熘须拍马的技术绝对是强悍,至于处理朝政的能力,到现在魏广德还没有看出来,而且根基有些太浅,魏广德是不怎么看好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袁炜身边应该还是能很快聚拢到一些人。
想想,魏广德还是羡慕张居正,他将来接替徐阶的话,徐阶积累的朝中关系和人脉不都是他的了吗?
哪里会向其他人那么麻烦,还要慢慢收集力量。
魏广德又想到自己,怪不得大明朝经常闹出乡党什么的。
就说自己,要是将来也像袁炜这些人这样被提拔,火箭升迁,根基不稳,到时候身边能用的,可靠的人还不就是那些江西进士,除非在礼部或者吏部,亦或者其他高位上干上几年,积累起一群帮手。
至于马芳、董一元、俞大猷这些人,不过是因缘际会才会得了他的好处,投到他的门下。
自己在翰林院时候的那帮同僚,也只能是同僚,最多就是平时说话说的多些,但真要觉得可用那就有些扯了。
就算魏广德熟悉的江西籍进士,也只要劳堪、张科等少数人还算可靠,其他的也只能是因为同乡的关系,比其他同僚关系更深一些,和其他同年差不多,只能算能用。
同乡,同年,还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魏广德在心里默默感慨着。
入夜的京城当然是夜禁,虽然管得住老百姓管不住官老爷,可是有一处地方,就连官老爷也不敢擅闯。
那地方,自然就是紫禁城和周围的皇家园林了。
此时的紫禁城,犹如一只巨兽蛰伏在黑暗中,只偶有灯火闪耀,那是巡夜宦官带领的宫中禁卫。
皇宫内外宫门、院门全部落锁,把偌大的皇宫分割成一个个宫殿和院落,在这样的环境下,宫人们自然是早早的回屋休息等待天明。
西苑,永寿宫,此时依旧灯火通明。
兴许是又完成一件重要的朝政,嘉靖皇帝今日兴致很高,召来尚妃侍寝。
尚妃,自然就是当初嘉靖皇帝因为打盹失笑,竟意外得宠的尚宫人。
或许是因为尚妃的青春活力无形中感染了嘉靖皇帝,每当和尚妃在一起的时候,嘉靖皇帝都感觉自己似乎变得更加年轻富有朝气起来。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嘉靖皇帝时常将尚妃召入永寿宫。
“陛下,听说今年的烟花已经送入宫中,不如搬来一些燃放,好久没看到烟花了。”
兴许是永寿宫来的多了,尚妃对这里太熟悉,已经没有了新鲜感,而又对每年燃放的烟花格外喜欢。
在和嘉靖皇帝一起游戏之余,忽然提到想要看烟花表演。
对尚妃来说,以前在民间也只见过鞭炮和地老鼠一类的烟花,直到被选入皇宫才看到绚丽的烟花表演,自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烟花和鞭炮“师出同门”,都得益于火药的发明。
最早的烟花,应该是宋朝时候出现的,在宋代学者周密着作《齐东野语》一书中记载:“既而烧烟花于庭,有所谓地老鼠者。”
这里的“地老鼠”,就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烟花类产品之一,而“烟花”一词,亦出现于此。
地老鼠,自然就是那种点燃后会旋转,同时喷射火焰的烟花,有时会原地旋转,有时则会无规则到处乱窜。
到了明朝,烟花也被开发出了许多种类,正如明代《宛署杂记》中所记录的,在当时包括地老鼠、花筒、三级浪等在内的各式各样的烟花种类,多达一百多种。
而一年一度的鳌山灯会上,释放的更是集多种烟花于大成的大型“烟花架”,已经和后世焰火表演类似。
如果说在北宋时期,烟花还只是供宫廷贵族享乐的东西,那到了南宋,烟花就已经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市井街坊,都有专司爆竹、烟花生产和销售的店铺,成为宫廷和民间都颇受欢迎的玩意儿。
只不过,烟花的生产,技艺最精自然首推京城,而京城里烟花技艺最高明的还是在宫中,正所谓“烟花花炮之制,京师极尽工巧”。
嘉靖皇帝本人也是很喜欢看烟花,听到爱妃想看,自无不允。
很快,几架大型烟花架被抬入永寿宫中。
“皇爷,这是不是太狭小......”
黄锦看着内侍抬进来的烟花架就皱眉,忍不住小声对嘉靖皇帝说道。
http://www.minguoqiren.la/xs/66760/288140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
兵部,杨博在值房看着宫里送来嘉靖皇帝的条子,也在默默思索此事。
杨博没去想嘉靖皇帝怎么想起火器这一茬,还知道于诸城堡遍给火器以御之,可是他在宣大呆过,可是知道现在明军使用的火器还是很犀利的,特别是边堡防御中表现尤其好用。
火器使用,不担心弓手疲乏,射出箭失绵软无力,可以持续作战,只要有充足的药石。
当初自己也是想法设法为宣大和蓟镇弄到一批火器,可是费了不小的劲才说动兵部和工部,可是拿到的火器虽多,但分发下去后还是不过沧海一粟,根本就不够用。
到了京城入驻兵部,他也才知道其中详情。
一是朝廷没钱,无力大规模制造火器,二就是之前自己遇到的情况,需要用钱从工部把火器换出来。
说来好笑,从紧张的朝廷开支中拨出来银钱打造的东西,朝廷要用还要给人送银子。
不过,这就是文官集团定下的规矩,兵部发出去的兵饷,银子没出京城,兵部那份就已经在交接的时候直接扣下了,而他自己也会从中分润到好处,你说叫他怎么管?
嘉靖皇帝给出的条子,虽然比较保守,可也是目前一个稳妥的做法。
边堡只要坚持防御姿态,鞑子就很难从边境抢掠中得到收获。
边堡在,鞑子也不敢绕道大举深入内地,毕竟后路还在明军手中。
想想这些年的天气,杨博当然不觉得是用兵的时机,现在鞑子在延绥等地肆虐,兵锋甚锐,与其出兵对战不如按陛下所说防御城池。
想来,边镇军将怕也是这么想的。
想到此,杨博提笔在桉上宣纸上开始写起奏疏。
“臣谨对,今岁虏谋异常在西者,分入宣云以诱我蓟西之兵,在东者分屯辽右,以窥我蓟东之怠,大意垂涎畿甸欲为深入之计,仰蒙辰谕中外戒严,虏遂西侵宣大,今塞外早寒势无能为,臣谨如圣谕传示边臣.....”
嘉靖皇帝之前就要各地防备鞑子入侵,不管怎么样和兵部的策划是一致的,这个时候自然要小小的拍皇帝的龙屁。
之后,自然是顺着说陛下英明,火器对于边堡防御有力云云。
不过,杨博想的可不是要一点点火器,而是详细叙述目前九边火器的分配。
九边重镇,说是重镇,但是依旧是轻重缓急,最重的自然是蓟镇,其次是宣府和大同,自东向西地位逐渐下降,火器分配亦然。
杨博自然想要陛下能够给九边定下一批火器,如果能确定数量就更好了。
杨博会算计,严世番自然也懂这些,严嵩的奏疏由他来书写,自然由财政紧张来说事,说工部库房的火器已经不多,急需户部拨银打造,工部库房里的火器全部转给兵部,但是数量自然很少。
两份奏疏回到嘉靖皇帝面前,杨博的奏疏自然很中肯,也很让他欢喜,而严嵩的奏疏就只能让他皱眉。
嘉靖皇帝当然不如高耀那么清楚朝廷财政难题,但是也清楚肯定不会有太多银钱,不然也不会时常拖延京官的俸禄。
不过高耀管钱袋子还是让他很放心的,至少每年的兵饷,户部都会早早的做好规划,其他的用度则是闪转腾挪一番。
兵饷拖不得,一拖就要闹出兵变来,实在让他头疼。
至于其他的,能拖则拖。
现在严嵩的奏疏叫穷,嘉靖皇帝自然相信,朝廷没有多余银钱拨付工部打造火器。
稍微思考后,嘉靖皇帝还是在奏疏后面写道:“然,蓟镇火器,工部亦以时多给之。”
是的,九边之重自然还是蓟镇,有蓟镇大军在侧,嘉靖皇帝才能觉得安全,既然火器不足,自然还是要紧着蓟镇,其他军镇就先将就一下吧。
西苑、内阁和兵部之间的一番角力,魏广德和裕王自然是没看明白的,虽然好奇朝廷怎么忽然看重火器了,而其中关于兵部和工部的一场隐藏角逐就更是不清楚了。
即便是都察院在这时候上奏,兵部尚书杨博在任上三年考满,评语为所司事繁而称职无过,嘉靖皇帝遣中官赍赐羊酒宝钞。
安装最新版。】
兴许是看兵部最近闹得欢实,袁炜有点坐不住了。
很快,钦天监在礼部督导下出大统历,皇帝命颁赐群臣。
礼部奏各省奏今岁乡试录文既已传,谨奏皇帝御览。
是日,寿光阁成,礼部尚书袁炜上奏贺。
这寿光阁,是工部出人出料,内廷督建,礼部尚书袁炜带头上表庆贺,目的自然是讨嘉靖皇帝欢喜,毕竟朝中大臣大多对皇帝兴建如大高玄殿、乾元阁等建筑,在北京原有天、地坛基础上又营建日坛和月坛是颇有微词的。
就最近一月,不光是寿光阁建成,还有清熙殿完工,嘉靖皇帝都是对督造太监元亨等及工部官员大加赏赐。
现在发生礼部尚书带头上表祝贺的事儿,更是让袁炜在朝中声望暴跌。
对于这事儿,裕王也只是在王府里摇摇头,老爹要建的东西,他做儿子的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不过也是把袁炜看轻。
同僚们的不解和贬低,却没有影响袁炜进取之心。
嘉靖四十年十一月甲午,一道上谕从西苑传出。
“敕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袁炜太子太保,改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典机务。”
袁炜入阁了。
在百官惊诧之余,袁炜上表请辞,上优诏不允。
对袁炜入阁,魏广德倒是不吃惊,毕竟陈矩早就给他打了预防针。
不过魏广德还是对袁炜判断局势的准确有些叹为观止。
魏广德知道袁炜年内可能会入阁的消息,可是陈矩从高忠那里听来的。
高忠是谁,嘉靖皇帝身边仅次于黄锦的人物,甚至这个判断或许还是高忠和黄锦一起才分析出来的。
可是袁炜呢?
礼部之前一直蛰伏,突然就是一通操作,然后袁炜就入阁了。
“袁尚书,不,袁阁老还真是......”
消息传到裕王府,魏广德也只是感叹一句。
“礼部尚书又空出来了。”
裕王的关注点显然不在袁炜把握时机的能力上,而是看到了空出来的礼部尚书之位。
袁炜是以户部尚书的官职,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阁,户部尚书这个职衔是空衔,并不影响掌部事的高耀,可实打实礼部尚书位空悬。
显然,裕王又想到了他的高师傅。
魏广德自然知道高拱没戏,当初陈矩可是说出了近几年皇帝最有可能提拔的人是哪些,根本就没有裕王府诸人的名字。
而且,嘉靖皇帝正在着手收回权利,怎么可能让裕王府诸人染指高位。
说到底,现在能登大明王朝权利最高舞台的,只能是常年以青词献媚的人,就算你现在改变立场全力支持皇帝,也不过会留下两面三刀、墙头草的印象。
屋里的人,自然是懂裕王意思的,不过都没说话,一时间气氛为之一冷。
不过裕王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或许还以为大家是觉得很有难度。
不管怎么说,高拱现在的职位只是右侍郎,确实太低,根本无法和礼部、吏部两位左侍郎相比。
而且,裕王也有点意识到,李春芳和严讷似乎比高拱更有竞争力,否则当初一连串的升迁不可能没有高拱的名字。
虽然,左右侍郎其实都是正三品,只是座次排位上有区别。
袁炜入阁,嘉靖皇帝并没有让内阁和吏部会推新的礼部尚书人选,自然现在礼部堂官就落到李春芳身上,而高拱也成为礼部事实上的二把手。
裕王府里没有商量出来什么结果,裕王虽然有些失望,可也知道自己的地位,更不可能入宫去。
今日裕王并没有请高拱来裕王府,因为老大入阁,礼部官员自然要去庆贺,裕王也没有兴致在今日设宴,早早的魏广德就出了裕王府回家。
袁炜那里,他还是要去跑一趟的,不管怎么说都已经是阁老了,还要送些礼物,想想当初在翰林院里的袁炜,魏广德就觉得有些头大。
袁炜熘须拍马的技术绝对是强悍,至于处理朝政的能力,到现在魏广德还没有看出来,而且根基有些太浅,魏广德是不怎么看好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袁炜身边应该还是能很快聚拢到一些人。
想想,魏广德还是羡慕张居正,他将来接替徐阶的话,徐阶积累的朝中关系和人脉不都是他的了吗?
哪里会向其他人那么麻烦,还要慢慢收集力量。
魏广德又想到自己,怪不得大明朝经常闹出乡党什么的。
就说自己,要是将来也像袁炜这些人这样被提拔,火箭升迁,根基不稳,到时候身边能用的,可靠的人还不就是那些江西进士,除非在礼部或者吏部,亦或者其他高位上干上几年,积累起一群帮手。
至于马芳、董一元、俞大猷这些人,不过是因缘际会才会得了他的好处,投到他的门下。
自己在翰林院时候的那帮同僚,也只能是同僚,最多就是平时说话说的多些,但真要觉得可用那就有些扯了。
就算魏广德熟悉的江西籍进士,也只要劳堪、张科等少数人还算可靠,其他的也只能是因为同乡的关系,比其他同僚关系更深一些,和其他同年差不多,只能算能用。
同乡,同年,还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魏广德在心里默默感慨着。
入夜的京城当然是夜禁,虽然管得住老百姓管不住官老爷,可是有一处地方,就连官老爷也不敢擅闯。
那地方,自然就是紫禁城和周围的皇家园林了。
此时的紫禁城,犹如一只巨兽蛰伏在黑暗中,只偶有灯火闪耀,那是巡夜宦官带领的宫中禁卫。
皇宫内外宫门、院门全部落锁,把偌大的皇宫分割成一个个宫殿和院落,在这样的环境下,宫人们自然是早早的回屋休息等待天明。
西苑,永寿宫,此时依旧灯火通明。
兴许是又完成一件重要的朝政,嘉靖皇帝今日兴致很高,召来尚妃侍寝。
尚妃,自然就是当初嘉靖皇帝因为打盹失笑,竟意外得宠的尚宫人。
或许是因为尚妃的青春活力无形中感染了嘉靖皇帝,每当和尚妃在一起的时候,嘉靖皇帝都感觉自己似乎变得更加年轻富有朝气起来。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嘉靖皇帝时常将尚妃召入永寿宫。
“陛下,听说今年的烟花已经送入宫中,不如搬来一些燃放,好久没看到烟花了。”
兴许是永寿宫来的多了,尚妃对这里太熟悉,已经没有了新鲜感,而又对每年燃放的烟花格外喜欢。
在和嘉靖皇帝一起游戏之余,忽然提到想要看烟花表演。
对尚妃来说,以前在民间也只见过鞭炮和地老鼠一类的烟花,直到被选入皇宫才看到绚丽的烟花表演,自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烟花和鞭炮“师出同门”,都得益于火药的发明。
最早的烟花,应该是宋朝时候出现的,在宋代学者周密着作《齐东野语》一书中记载:“既而烧烟花于庭,有所谓地老鼠者。”
这里的“地老鼠”,就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烟花类产品之一,而“烟花”一词,亦出现于此。
地老鼠,自然就是那种点燃后会旋转,同时喷射火焰的烟花,有时会原地旋转,有时则会无规则到处乱窜。
到了明朝,烟花也被开发出了许多种类,正如明代《宛署杂记》中所记录的,在当时包括地老鼠、花筒、三级浪等在内的各式各样的烟花种类,多达一百多种。
而一年一度的鳌山灯会上,释放的更是集多种烟花于大成的大型“烟花架”,已经和后世焰火表演类似。
如果说在北宋时期,烟花还只是供宫廷贵族享乐的东西,那到了南宋,烟花就已经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市井街坊,都有专司爆竹、烟花生产和销售的店铺,成为宫廷和民间都颇受欢迎的玩意儿。
只不过,烟花的生产,技艺最精自然首推京城,而京城里烟花技艺最高明的还是在宫中,正所谓“烟花花炮之制,京师极尽工巧”。
嘉靖皇帝本人也是很喜欢看烟花,听到爱妃想看,自无不允。
很快,几架大型烟花架被抬入永寿宫中。
“皇爷,这是不是太狭小......”
黄锦看着内侍抬进来的烟花架就皱眉,忍不住小声对嘉靖皇帝说道。
http://www.minguoqiren.la/xs/66760/288140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