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大明图书抢救计划二
民国奇人小说小说推荐阅读:讨逆、封侯、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我的谍战岁月、朕就是亡国之君、攻掠天下、唐人的餐桌、唐骑、我的公公叫康熙、再世为皇秦云萧淑妃、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北宋大相公、我的亮剑生涯
和马王堆发现的汉代帛书《老子》一样,内容和现存《周易》有大量的文字存在不同。很多段落,表达的意思差异很大。
不知道是被人刻意篡改过,还是在近四千年的口耳相传、誊录、传抄的过程中,无数抄写错误积累所致。
这些原始的三部易经,展现出了上古苍凉朴素的风貌,它们研究价值大的无法估量。
这一次,出土的居延汉简,杨凡打算抄写整理完毕后,原件捐献给现代的官方,至于花落谁家,他就不管了。
他现在早已过了靠古董赚钱的阶段。只有特别稀有的古董,他特别喜欢的古董才会主动收藏。其他的东西太多了,就不弄了。
杨凡考虑兴禾集团是不是也要高点文化产业,自己建一座博物馆算了。提升一下文化品位。以后有好东西,就放在自家博物馆里展示。
杨凡在西宁府衙的书房里,一边吸烟,一边思索着。
从每一次乱世来看,都是一次文化的浩劫。明末清初的六十年,是天崩地裂的六十年。人口几乎损失了大部分。
各种书籍和文化遗产,就更不用说了。
不如趁着现在没有天下大乱,把大明现有的图书整理一下,整体保存下来。要不然等麻子上位时,全国人口都十不存一了。这些书籍也早都烟消云散了。
杨凡摸着下巴,这事不如忽悠一下崇祯来办。
陛下不是好大喜功吗,总是自比尧舜吗。
都说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盛世才修书。就干脆忽悠他修书算了。正好彰显文治气象。他那么好面子,正好这事儿刻意搔到他的痒处。盛世修书,粉饰太平,他一定喜欢。
人都是越是缺什么,越是喜欢炫耀什么。
现在,大明北方都已经进入末世模式了,陛下最需要展示的不就是文治武功马。只要这些东西才能让他拿来自我欺骗,自我疗愈。
这天下,还是在朕的掌控之中的,还是河清海晏的。还是万民齐声颂太平的。自己不仅收复漠南,还要修一部超过《永乐大典》的类书。看看后世子孙,谁敢小看朕。
杨凡收复漠南,是朕的旷世的武功。现在修一部远超《永乐大典》规模的类书,就是再来点文治。朕岂不是文武双全、文治武功齐备的一代明君吗。
杨凡想到这里忍不住笑了,那位那么自恋,还不得脑补成自己文韬武略,尧舜禹汤不成。他是一定会动心的。
杨凡想起保护大明如今现存的历史文化典籍。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永乐大典》。这部现代已经基本散失殆尽的类书。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卷(目录60卷,共计卷),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到现代,正本早已不知所踪,去向众说纷纭。学界怀疑是陪葬永陵了。目前存世的是副本,是嘉靖朝抄写的。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目前现代没人看到过正本是什么模样的。
《永乐大典》的原稿毁于大火,正本失踪。
笔者见过副本实物。非常大的一个大本子。大概有半米宽一尺半多高。
黄色的书皮,内部抄写精美,字很大。
笔者看到的,应该就是到了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的那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
六百多年来,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到了现代,“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藏于国家图书馆,还有部分流散日本和欧洲)。
实在是可惜的很,它的价值不低于《四库全书》。
杨凡感觉手指烫了一下,才发觉烟烧到过滤嘴了。赶紧把烟头扔掉,踩灭。
刚才出神思考大典的事情,忘了夹在指间的烟了。
《永乐大典》比《四库全书》还惨,基本散失殆尽了。至少四库全书还有几套留存于世,大陆和岛上都有完整成套的。
现存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
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杨凡考虑是不是给陛下上个书,问问《永乐大典》如今到底啥情况。
能保护就保护起来,或者干脆再度抄写几套崇祯抄本出来。别搞得再度失传了。
另外,他打算干脆上书,请求成立《崇祯大典》编纂处,推荐一些博经鸿儒和大学者出任总编纂和编纂。在全国招募一万名读书人分组阅读、审核、编纂、抄写……。
趁着现在大明朝多数省份还比较安定,赶紧在天下大乱前,把各种书籍文献、珍贵的文物都保护起来。让兴禾钱庄开始在各地大肆收购文物,可以付银币,也可以付目前最紧俏的粮食、布料等物资。
请皇帝和内阁下旨,让全国各地献书,暂借编撰处录存副本后发还。然后,对汇集的文献书籍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三年后,对整理完毕的书籍进行编纂。
征收书籍采取强制性原则。现存的书籍都有义务交给朝廷留存副本。
原本愿意出售的,兴禾钱庄出资买下。
可以付银币,也可以付粮食和布匹、罐头等易保存食品。毕竟现在大明北方已经进入饥荒模式了。食物比银子更重要。
即使出售的,印刷后,也会赠予原书主人五本以上的印刷品。
新城书院已经制造出了铅字的,蒸汽机带动的印刷机。大规模印刷不是问题。也可以在京城和南京等地招募读书人抄写。现在失业的人遍地都是。
读书人家里也没有五斗粮,愿意干的人海了去了。
杨凡估计,以崇祯的心性和脾气,这件事会动心的。
唯一让陛下犹豫的就是经费问题,这可是给他脸上贴金的好事。如果不用他出钱,他不愿意才怪呢。
喜欢明末钢铁大亨请大家收藏:()明末钢铁大亨。
http://www.minguoqiren.la/xs/65808/358792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
不知道是被人刻意篡改过,还是在近四千年的口耳相传、誊录、传抄的过程中,无数抄写错误积累所致。
这些原始的三部易经,展现出了上古苍凉朴素的风貌,它们研究价值大的无法估量。
这一次,出土的居延汉简,杨凡打算抄写整理完毕后,原件捐献给现代的官方,至于花落谁家,他就不管了。
他现在早已过了靠古董赚钱的阶段。只有特别稀有的古董,他特别喜欢的古董才会主动收藏。其他的东西太多了,就不弄了。
杨凡考虑兴禾集团是不是也要高点文化产业,自己建一座博物馆算了。提升一下文化品位。以后有好东西,就放在自家博物馆里展示。
杨凡在西宁府衙的书房里,一边吸烟,一边思索着。
从每一次乱世来看,都是一次文化的浩劫。明末清初的六十年,是天崩地裂的六十年。人口几乎损失了大部分。
各种书籍和文化遗产,就更不用说了。
不如趁着现在没有天下大乱,把大明现有的图书整理一下,整体保存下来。要不然等麻子上位时,全国人口都十不存一了。这些书籍也早都烟消云散了。
杨凡摸着下巴,这事不如忽悠一下崇祯来办。
陛下不是好大喜功吗,总是自比尧舜吗。
都说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盛世才修书。就干脆忽悠他修书算了。正好彰显文治气象。他那么好面子,正好这事儿刻意搔到他的痒处。盛世修书,粉饰太平,他一定喜欢。
人都是越是缺什么,越是喜欢炫耀什么。
现在,大明北方都已经进入末世模式了,陛下最需要展示的不就是文治武功马。只要这些东西才能让他拿来自我欺骗,自我疗愈。
这天下,还是在朕的掌控之中的,还是河清海晏的。还是万民齐声颂太平的。自己不仅收复漠南,还要修一部超过《永乐大典》的类书。看看后世子孙,谁敢小看朕。
杨凡收复漠南,是朕的旷世的武功。现在修一部远超《永乐大典》规模的类书,就是再来点文治。朕岂不是文武双全、文治武功齐备的一代明君吗。
杨凡想到这里忍不住笑了,那位那么自恋,还不得脑补成自己文韬武略,尧舜禹汤不成。他是一定会动心的。
杨凡想起保护大明如今现存的历史文化典籍。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永乐大典》。这部现代已经基本散失殆尽的类书。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卷(目录60卷,共计卷),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到现代,正本早已不知所踪,去向众说纷纭。学界怀疑是陪葬永陵了。目前存世的是副本,是嘉靖朝抄写的。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目前现代没人看到过正本是什么模样的。
《永乐大典》的原稿毁于大火,正本失踪。
笔者见过副本实物。非常大的一个大本子。大概有半米宽一尺半多高。
黄色的书皮,内部抄写精美,字很大。
笔者看到的,应该就是到了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的那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
六百多年来,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到了现代,“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藏于国家图书馆,还有部分流散日本和欧洲)。
实在是可惜的很,它的价值不低于《四库全书》。
杨凡感觉手指烫了一下,才发觉烟烧到过滤嘴了。赶紧把烟头扔掉,踩灭。
刚才出神思考大典的事情,忘了夹在指间的烟了。
《永乐大典》比《四库全书》还惨,基本散失殆尽了。至少四库全书还有几套留存于世,大陆和岛上都有完整成套的。
现存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
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杨凡考虑是不是给陛下上个书,问问《永乐大典》如今到底啥情况。
能保护就保护起来,或者干脆再度抄写几套崇祯抄本出来。别搞得再度失传了。
另外,他打算干脆上书,请求成立《崇祯大典》编纂处,推荐一些博经鸿儒和大学者出任总编纂和编纂。在全国招募一万名读书人分组阅读、审核、编纂、抄写……。
趁着现在大明朝多数省份还比较安定,赶紧在天下大乱前,把各种书籍文献、珍贵的文物都保护起来。让兴禾钱庄开始在各地大肆收购文物,可以付银币,也可以付目前最紧俏的粮食、布料等物资。
请皇帝和内阁下旨,让全国各地献书,暂借编撰处录存副本后发还。然后,对汇集的文献书籍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三年后,对整理完毕的书籍进行编纂。
征收书籍采取强制性原则。现存的书籍都有义务交给朝廷留存副本。
原本愿意出售的,兴禾钱庄出资买下。
可以付银币,也可以付粮食和布匹、罐头等易保存食品。毕竟现在大明北方已经进入饥荒模式了。食物比银子更重要。
即使出售的,印刷后,也会赠予原书主人五本以上的印刷品。
新城书院已经制造出了铅字的,蒸汽机带动的印刷机。大规模印刷不是问题。也可以在京城和南京等地招募读书人抄写。现在失业的人遍地都是。
读书人家里也没有五斗粮,愿意干的人海了去了。
杨凡估计,以崇祯的心性和脾气,这件事会动心的。
唯一让陛下犹豫的就是经费问题,这可是给他脸上贴金的好事。如果不用他出钱,他不愿意才怪呢。
喜欢明末钢铁大亨请大家收藏:()明末钢铁大亨。
http://www.minguoqiren.la/xs/65808/358792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