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东宫之争(十三)
民国奇人小说小说推荐阅读:讨逆、封侯、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我的谍战岁月、朕就是亡国之君、攻掠天下、唐人的餐桌、唐骑、我的公公叫康熙、再世为皇秦云萧淑妃、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北宋大相公、我的亮剑生涯
天色熹微,浓云翻滚翻滚。
今年的冬雪来的颇晚,一直到迈入十二月,京城才迎来第一场雪,如此隆冬天气,按理来说,会有不少老大人托病请假,甚至有些胆子大些的,还会直接溜号。
反正,今日是每旬一次的常朝,人数众多,少上那么几个,天子也不会在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但是,这次却格外不同,宫门尚且未开,便有不少老大人早早的等候在了宫外。
金水桥畔,距离上朝的时辰还早,但是,大半的官员,却都已经聚齐在了宫门外,寒风凛冽当中,老大人们裹着棉袍揣着手,却不约而同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不知在议论着什么。
人数虽多,但是,似乎是默契一般,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压低了声音,莫名的让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不多时,远处一名绯袍老者的身影出现,让在场仍在议论的官员们,不由自主的闭上了嘴。
俞士悦感受着周围对他投来的各色目光,心情也不由有些沉重,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的挺直腰背,平静的和在场的众臣一一对视过去。
终于,当他来到宫门之外,自己平时站立等候的地方,抬眼便见到了好整以暇看着他的王文。
耳边寒风呼啸,二人原地对视着,周围的一众官员,官阶低些的,都离得远远的,其余的七卿重臣,内阁辅臣,则是站在原地闭目养神,就当没有看到这里发生的事情一样。
短暂的沉默过后,王文轻轻叹了口气,道。
“俞刑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东宫到底情形如何,你作为太子府詹事,应当比我更加清楚。”
“大势如此,即便是太子殿下自己,都已经放弃,你还要再坚持吗?”
俞士悦沉默不语,寒风凛冽当中,他的脊背也似乎被压弯了不少,片刻之后,他终是开口,道。
“殿下如何作想,我不知道,但是,在其位则谋其政,我既是太子府詹事,自当尽责。”
“王简斋,你有伱的坚持,我也有我的坚持,你我所求者,皆无愧于心而已……”
话音落下,王文的神色变得有些复杂,沉默了片刻,他对着俞士悦郑重的拱了拱手,旋即,他便同样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
天空中零星又零星的飘起了雪花,落在宫门前所有人的肩头上,随着一阵沉重的鼓声响起,宫门被缓缓拉开,礼官站在金水桥畔,三声鞭响,群臣归位,在一阵大乐声中,依次走进宫门,拾阶而上,进到了奉天殿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宽大的御座之上,天子头戴翼善冠,神色如常。
丹陛之侧,早已经褪去稚气的太子朱见深垂手而立,脸色亦是平静之极。
山呼万岁之后,群臣在礼官的指引下站起身来,随后,文臣当中,便蹒跚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此人正是如今朝中年岁最大,资历最老的礼部大宗伯,胡濙。
按理来说,礼部奏事,应当排在吏部,户部之后,但是,今日胡濙率先出列,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感到意外,反而一下子就绷起了心弦。
果不其然,就如同之前流传出的消息一般,胡濙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疏,递了上去,道。
“启禀陛下,依制,太子殿下年满十五,当选秀成婚,如今太子殿下已满十七,然因镇庶人病逝,太子殿下为其服丧,迟迟未曾选秀。”
“现孝期已近两年,礼部依陛下前旨,请于明岁开朝之后,开始筹备选秀事宜,如此,待殿下守孝期满,即可操办大婚。”
话音落下,殿中顿时掀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对于寻常人家来说,成婚只是一件喜事而已,但是,对于天家来说,太子大婚,意味着正式成人,也就意味着,应当真正参与到朝政当中来,其政治意义要远大于本身的意义。
也正因于此,所有人都知道,随着礼部的这道奏疏呈递上去,或许,便会成为引爆东宫这个火药桶最重要的导火索。
不出任何意外的,随着胡濙的话音落下,文臣列中,吏部尚书王文立刻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以为,无此必要!”
于是,殿中顿时安静下来,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王文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疏,有眼尖的人,明晃晃的看到,上面写着一列小字……《请易太子疏》!
随着内侍将奏疏送到御前,王文直起身子,亦是开口言道。
“启禀陛下,储君乃国之大本,当慎之又慎,先者镇庶人亲征瓦剌,北狩虏庭,京师动荡,群臣惶惶,宫中圣母未得圣旨,以懿旨册立镇庶人长子见深为太子,此本违制之举也。”
“后镇庶人自瓦剌传旨,以为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禅位于陛下,至此,天家法统转移,依礼法,本应废黜太子,改立陛下之子为储君。”
“然陛下仁德,笃念亲情,仍命太子出阁读书,悉心栽培教导,多年以来,视如己出,时太子虽幼,却仁德好学,颇有君子之风,虽礼法不合,却不失为天家佳话。”
“不意镇庶人狼子野心,罔顾天家兄弟亲情,不见陛下圣恩浩荡,伙同陈懋,张輗等人起兵作乱,行大逆之事。”
“南宫变乱,陛下幸得祖宗庇佑,戡平此乱,事后处置主犯,依律法,镇庶人犯谋逆大罪,其一脉诸皇子皇女本该尽数发往凤阳,永世不得出,陛下秉仁慈之心,止罪于镇庶人一人,不肯加罪无辜皇子,此本圣德矣。”
“然其父行此悖逆之事,为子者仍居储君之位,此本天下难服之事,群臣数度恳请,陛下顾念亲情,以太子仁孝,并无过错,仍不肯废黜。”
“至景泰十二年,镇庶人病逝于凤阳高墙之中,太子惊闻此事,悲伤过度,数次昏厥,醒来之后,不幸罹患癫狂之症,不仅时常胡言乱语,动辄打骂宫人,打砸器物,更有甚者,数次于经筵之上手舞足蹈,狂奔颠闹,两年之间,太医再三调理,仍无效用,如此癫狂之人,实难承继大统,安保社稷。”
“故此,臣斗胆,请陛下以天下万民为重,废黜太子,改立中宫皇后所出四皇子为储君,以安社稷!”
群臣注视当中,这位天官大人声音洪亮,仿佛演练过无数次一样,将这番话一气呵成的说了出来。
于是,只一瞬间,朝中便掀起了一阵嘈杂的议论声。
要知道,自从南宫变乱之后,朝中这数年以来,始终围绕着东宫储位在争斗不休,甚至于,不少大臣也曾经或上本,或私下劝慰,明里暗里的劝谏天子应当废黜太子,改立储君。
但是,天子对此一直都在推脱,所以,还真没有人敢在大朝会这种场合直言太子应废的,毕竟,大朝会京中文武群臣俱在,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散朝之后,立刻就会传遍整个京城。
只不过,大婚意味着要真正参与朝务,所以,的得知礼部即将在这次朝会上请奏开始操办选秀事宜之后,朝中多数大臣便在猜测,这次朝会上,必会有人出面重提废太子一事。
可是,让群臣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直接站出来的,不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官员,而是王文这个吏部天官,更没有想到,他开口便是如此决绝。
要知道,这种大事一般情况下来说,都会有那么几个马前卒先出面开头,紧接着,朝中的这些重臣才会陆陆续续的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此一来,才可将政治风险降到最低。
像是王文这样直接出面,无疑是彻底将他和太子对立了起来,一旦这一次废太子不能成功,那么未来太子继位,王文的下场可想而知,从这一点看来,这位天官大人,要么就是有必胜的把握,要么,就是真的赌上自己的性命和清誉了。
回到这份奏疏上,王文列举了四点理由,以证明太子应废。
从最开始流程不合规制,到法统传承应当有序,再到南宫谋逆,太子居储位难服天下,前面的虽多,但是,都是老调重弹,事实上,他的这份奏疏当中,最关键也最有力度的一条理由,应是最后一条,太子患有癫狂之症,时常发病,如此状态,若是日后继位为君,恐怕会带来大祸。
而这件事情,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朝中众臣皆知,两年以前,荣王朱见清曾因镇庶人病重,而前往东宫和太子商议,共同上奏到凤阳探病,当时,太子顾及朝中情势,未曾答应,于是,荣王一怒之下,当面斥责太子不孝,并将此事告到了圣母皇太后面前。
随后,圣母亲至东宫质问太子,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正在此时,镇庶人病故的消息传来,太子心中愧疚不已,当场昏迷过去,再次醒来之后,神智便有些不清,虽然对外公布的消息是,太子一切安好,只是需要安心静养。
但是自那以后,太子的性情便变得有些暴戾,据说,时常无缘无故的拿起东西砸向宫人,更有甚者,还会胡言乱语,手舞足蹈。
原本,这都是些小道消息,直到一年以前,某一次经筵上,太子突然从座上跳起,将自己的衣衫扯坏,丢掉靴子,赤足从文华殿一路奔回了东宫,神情癫狂,被在场的一众大臣和宫人目睹,这个消息,才渐渐在朝中流传开来。
曾经也有大臣以此为由,私下里劝谏天子,请求废黜太子,但是,天子只说太子虽然身患顽疾,却已在好转当中,最终也没有下旨废黜,这才一直拖延到了现在……
王文说完之后,一片议论声中,也有不少大臣,立刻打起了精神,有些紧张的抬头看向天子的神色。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是坚定的废储派,所以,这次王文率先启奏,自然提前和他们有所通气。
但是,正因如此,他们才更需要沉得住气。
在东宫一事上,天子的态度一向都是倾向于太子的,虽然说如今朝中废储的呼声越来越大,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要看天子的心意,坦白的说,今日朝堂进谏,是一个极为冒险的行为。
因为在明知天子没有下定决心的情况下,直接将事情全部摊在明面上,稍有不慎就会被天子认为是在逼宫。
而如今的天子权威日重,朝堂之上,早已经没有敢直面天子威势之人,王文出面,是代表朝堂群臣进谏,但是,如果他们即刻上前附和,那么,无疑就是在挑衅天子。
所以,哪怕心中着急,他们此刻也只能沉住气,只要天子有一丝丝的动摇,哪怕不是倾向于他们,而是顾及这个场合,让群臣廷议,那么,他们便有把握,促成此事。
当然,天子也必定清楚这一点,所以事实上,今日结果如何,其实便在天子一念之间……
(本章完)
http://www.minguoqiren.la/xs/45433/328573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
今年的冬雪来的颇晚,一直到迈入十二月,京城才迎来第一场雪,如此隆冬天气,按理来说,会有不少老大人托病请假,甚至有些胆子大些的,还会直接溜号。
反正,今日是每旬一次的常朝,人数众多,少上那么几个,天子也不会在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但是,这次却格外不同,宫门尚且未开,便有不少老大人早早的等候在了宫外。
金水桥畔,距离上朝的时辰还早,但是,大半的官员,却都已经聚齐在了宫门外,寒风凛冽当中,老大人们裹着棉袍揣着手,却不约而同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不知在议论着什么。
人数虽多,但是,似乎是默契一般,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压低了声音,莫名的让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不多时,远处一名绯袍老者的身影出现,让在场仍在议论的官员们,不由自主的闭上了嘴。
俞士悦感受着周围对他投来的各色目光,心情也不由有些沉重,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的挺直腰背,平静的和在场的众臣一一对视过去。
终于,当他来到宫门之外,自己平时站立等候的地方,抬眼便见到了好整以暇看着他的王文。
耳边寒风呼啸,二人原地对视着,周围的一众官员,官阶低些的,都离得远远的,其余的七卿重臣,内阁辅臣,则是站在原地闭目养神,就当没有看到这里发生的事情一样。
短暂的沉默过后,王文轻轻叹了口气,道。
“俞刑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东宫到底情形如何,你作为太子府詹事,应当比我更加清楚。”
“大势如此,即便是太子殿下自己,都已经放弃,你还要再坚持吗?”
俞士悦沉默不语,寒风凛冽当中,他的脊背也似乎被压弯了不少,片刻之后,他终是开口,道。
“殿下如何作想,我不知道,但是,在其位则谋其政,我既是太子府詹事,自当尽责。”
“王简斋,你有伱的坚持,我也有我的坚持,你我所求者,皆无愧于心而已……”
话音落下,王文的神色变得有些复杂,沉默了片刻,他对着俞士悦郑重的拱了拱手,旋即,他便同样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
天空中零星又零星的飘起了雪花,落在宫门前所有人的肩头上,随着一阵沉重的鼓声响起,宫门被缓缓拉开,礼官站在金水桥畔,三声鞭响,群臣归位,在一阵大乐声中,依次走进宫门,拾阶而上,进到了奉天殿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宽大的御座之上,天子头戴翼善冠,神色如常。
丹陛之侧,早已经褪去稚气的太子朱见深垂手而立,脸色亦是平静之极。
山呼万岁之后,群臣在礼官的指引下站起身来,随后,文臣当中,便蹒跚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此人正是如今朝中年岁最大,资历最老的礼部大宗伯,胡濙。
按理来说,礼部奏事,应当排在吏部,户部之后,但是,今日胡濙率先出列,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感到意外,反而一下子就绷起了心弦。
果不其然,就如同之前流传出的消息一般,胡濙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疏,递了上去,道。
“启禀陛下,依制,太子殿下年满十五,当选秀成婚,如今太子殿下已满十七,然因镇庶人病逝,太子殿下为其服丧,迟迟未曾选秀。”
“现孝期已近两年,礼部依陛下前旨,请于明岁开朝之后,开始筹备选秀事宜,如此,待殿下守孝期满,即可操办大婚。”
话音落下,殿中顿时掀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对于寻常人家来说,成婚只是一件喜事而已,但是,对于天家来说,太子大婚,意味着正式成人,也就意味着,应当真正参与到朝政当中来,其政治意义要远大于本身的意义。
也正因于此,所有人都知道,随着礼部的这道奏疏呈递上去,或许,便会成为引爆东宫这个火药桶最重要的导火索。
不出任何意外的,随着胡濙的话音落下,文臣列中,吏部尚书王文立刻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以为,无此必要!”
于是,殿中顿时安静下来,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王文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疏,有眼尖的人,明晃晃的看到,上面写着一列小字……《请易太子疏》!
随着内侍将奏疏送到御前,王文直起身子,亦是开口言道。
“启禀陛下,储君乃国之大本,当慎之又慎,先者镇庶人亲征瓦剌,北狩虏庭,京师动荡,群臣惶惶,宫中圣母未得圣旨,以懿旨册立镇庶人长子见深为太子,此本违制之举也。”
“后镇庶人自瓦剌传旨,以为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禅位于陛下,至此,天家法统转移,依礼法,本应废黜太子,改立陛下之子为储君。”
“然陛下仁德,笃念亲情,仍命太子出阁读书,悉心栽培教导,多年以来,视如己出,时太子虽幼,却仁德好学,颇有君子之风,虽礼法不合,却不失为天家佳话。”
“不意镇庶人狼子野心,罔顾天家兄弟亲情,不见陛下圣恩浩荡,伙同陈懋,张輗等人起兵作乱,行大逆之事。”
“南宫变乱,陛下幸得祖宗庇佑,戡平此乱,事后处置主犯,依律法,镇庶人犯谋逆大罪,其一脉诸皇子皇女本该尽数发往凤阳,永世不得出,陛下秉仁慈之心,止罪于镇庶人一人,不肯加罪无辜皇子,此本圣德矣。”
“然其父行此悖逆之事,为子者仍居储君之位,此本天下难服之事,群臣数度恳请,陛下顾念亲情,以太子仁孝,并无过错,仍不肯废黜。”
“至景泰十二年,镇庶人病逝于凤阳高墙之中,太子惊闻此事,悲伤过度,数次昏厥,醒来之后,不幸罹患癫狂之症,不仅时常胡言乱语,动辄打骂宫人,打砸器物,更有甚者,数次于经筵之上手舞足蹈,狂奔颠闹,两年之间,太医再三调理,仍无效用,如此癫狂之人,实难承继大统,安保社稷。”
“故此,臣斗胆,请陛下以天下万民为重,废黜太子,改立中宫皇后所出四皇子为储君,以安社稷!”
群臣注视当中,这位天官大人声音洪亮,仿佛演练过无数次一样,将这番话一气呵成的说了出来。
于是,只一瞬间,朝中便掀起了一阵嘈杂的议论声。
要知道,自从南宫变乱之后,朝中这数年以来,始终围绕着东宫储位在争斗不休,甚至于,不少大臣也曾经或上本,或私下劝慰,明里暗里的劝谏天子应当废黜太子,改立储君。
但是,天子对此一直都在推脱,所以,还真没有人敢在大朝会这种场合直言太子应废的,毕竟,大朝会京中文武群臣俱在,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散朝之后,立刻就会传遍整个京城。
只不过,大婚意味着要真正参与朝务,所以,的得知礼部即将在这次朝会上请奏开始操办选秀事宜之后,朝中多数大臣便在猜测,这次朝会上,必会有人出面重提废太子一事。
可是,让群臣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直接站出来的,不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官员,而是王文这个吏部天官,更没有想到,他开口便是如此决绝。
要知道,这种大事一般情况下来说,都会有那么几个马前卒先出面开头,紧接着,朝中的这些重臣才会陆陆续续的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此一来,才可将政治风险降到最低。
像是王文这样直接出面,无疑是彻底将他和太子对立了起来,一旦这一次废太子不能成功,那么未来太子继位,王文的下场可想而知,从这一点看来,这位天官大人,要么就是有必胜的把握,要么,就是真的赌上自己的性命和清誉了。
回到这份奏疏上,王文列举了四点理由,以证明太子应废。
从最开始流程不合规制,到法统传承应当有序,再到南宫谋逆,太子居储位难服天下,前面的虽多,但是,都是老调重弹,事实上,他的这份奏疏当中,最关键也最有力度的一条理由,应是最后一条,太子患有癫狂之症,时常发病,如此状态,若是日后继位为君,恐怕会带来大祸。
而这件事情,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朝中众臣皆知,两年以前,荣王朱见清曾因镇庶人病重,而前往东宫和太子商议,共同上奏到凤阳探病,当时,太子顾及朝中情势,未曾答应,于是,荣王一怒之下,当面斥责太子不孝,并将此事告到了圣母皇太后面前。
随后,圣母亲至东宫质问太子,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正在此时,镇庶人病故的消息传来,太子心中愧疚不已,当场昏迷过去,再次醒来之后,神智便有些不清,虽然对外公布的消息是,太子一切安好,只是需要安心静养。
但是自那以后,太子的性情便变得有些暴戾,据说,时常无缘无故的拿起东西砸向宫人,更有甚者,还会胡言乱语,手舞足蹈。
原本,这都是些小道消息,直到一年以前,某一次经筵上,太子突然从座上跳起,将自己的衣衫扯坏,丢掉靴子,赤足从文华殿一路奔回了东宫,神情癫狂,被在场的一众大臣和宫人目睹,这个消息,才渐渐在朝中流传开来。
曾经也有大臣以此为由,私下里劝谏天子,请求废黜太子,但是,天子只说太子虽然身患顽疾,却已在好转当中,最终也没有下旨废黜,这才一直拖延到了现在……
王文说完之后,一片议论声中,也有不少大臣,立刻打起了精神,有些紧张的抬头看向天子的神色。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是坚定的废储派,所以,这次王文率先启奏,自然提前和他们有所通气。
但是,正因如此,他们才更需要沉得住气。
在东宫一事上,天子的态度一向都是倾向于太子的,虽然说如今朝中废储的呼声越来越大,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要看天子的心意,坦白的说,今日朝堂进谏,是一个极为冒险的行为。
因为在明知天子没有下定决心的情况下,直接将事情全部摊在明面上,稍有不慎就会被天子认为是在逼宫。
而如今的天子权威日重,朝堂之上,早已经没有敢直面天子威势之人,王文出面,是代表朝堂群臣进谏,但是,如果他们即刻上前附和,那么,无疑就是在挑衅天子。
所以,哪怕心中着急,他们此刻也只能沉住气,只要天子有一丝丝的动摇,哪怕不是倾向于他们,而是顾及这个场合,让群臣廷议,那么,他们便有把握,促成此事。
当然,天子也必定清楚这一点,所以事实上,今日结果如何,其实便在天子一念之间……
(本章完)
http://www.minguoqiren.la/xs/45433/328573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la。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la